一、名譽侵權構成要件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1、行為人有主觀過錯
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過錯,應當以一個“誠信謹慎之人”在相同情況下須盡到的注意義務為主要標準,并結合加害人的身份地位、發布內容、認知能力、事后表現等自身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2、行為人的行為違法
3、要有名譽權損害事實
在衡量名譽權是否受損時,應主要判斷權利人的社會評價在侵權行為發生后是否降低。
對于公民個人來說,公民的社會評價降低主要體現在公民人格諸如品格、道德的評價;對于法人來說,法人的社會評價主要體現在法人向社會提供的產品、服務上,具體考量的因素包括顧客對其產品或服務的評價、公司的整體聲譽與形象、客流量或經營性收入等
4、存在因果關系
如上所述,根據案件事實以及證據能夠證實行為人故意或者過失實施了違法行為,行為具體、直接的指向了受害人,并且造成了受害人名譽權的損失導致其社會評價降低,則可以認定行為人的行為與受害人名譽權的損失具有因果關系。
二、侵犯名譽權的行為有哪些?
(一)侮辱
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第一千零二十四條: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二)誹謗
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
(三)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1、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2、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的,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關于名譽權侵權,以侮辱、誹謗等這種方法侵犯別人的名譽權的話,侮辱誹謗是有可能構成犯罪的,不過侮辱誹謗屬于自訴案,名譽權關乎于個人人格尊嚴,但名譽權是需要自身維護的,如果別人陳述的事實是存在的,就不屬于侵犯名譽權。
名譽權糾紛開庭后裁決時間多久?
起訴名譽權的步驟流程是怎么樣的?
名譽權糾紛再審申請一定會被受理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流程是怎樣的呢
2020-12-10律師是否可以拒絕客戶的需求
2021-01-07海里禁止排放的物體種類有哪些
2021-01-12老板不發工資如何討薪
2021-03-23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防范利用互聯網支付洗錢的建議
2021-02-132020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與標準是什么
2020-11-19沒有責任認定書能起訴嗎
2021-03-25土地在抵押狀態可以過戶嗎
2020-11-25變更勞動合同時可以要求漲工資嗎
2020-11-19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女方以打胎要挾男方結婚是無效婚姻嗎
2021-01-12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交通事故定責可以協商嗎
2021-01-10如何預防校園性侵事件的發生
2021-02-27集資房房子確權是什么意思
2020-11-20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上班途中遇車禍,公司賠21萬
2020-12-06經濟賠償金如何支付?
2021-02-10合同不到期辭退員工賠償幾個月
2020-12-30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