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經過】
事件發生在福州的公交上。一位老人因他身邊的年輕姑娘沒給自己讓座,就對這位女生破口大罵,缺德、畜生不如,態度極其惡劣。而女生忍無可忍地回應道:來月經要寫臉上嗎?網友評論道,讓座是情分,不讓座是本分!
視頻中一位老人非常氣憤地在說,“缺德,真是畜生。你趕緊下去,我這條老命不要了”、“寧愿死了也不要你這種……讓你家里人來收尸,這種畜生要他干什么,畜生都不如,見到老人不讓座,還罵人……”
女孩也被激怒,跟老人爭論起來。“我不就沒給你讓座嗎,又是缺德又是畜生不如,我今天坐了一天車,八點就起來了。我自己累了想坐怎么了……”
最后兩人越吵越兇,老人還稱要跟著女孩到終點站下車。車上其他乘客受不了開始勸架,
“好啦好啦,不要吵啦,不要因為你們兩個人打擾了一車人……”老人回道,“沒關系。這種人就是缺德,我就是要教育她一下。”其他乘客說,“那你也不對啊,你剛還罵人了。”老人說,“我哪里不對,哪里罵人了。有本事你下來,我跟你理論理論,我也不倚老賣老……我要下車了。”
視頻以老人下車結束。
【事件解讀】
公交車上“讓座”的話題之所以引人關注,關鍵在于人們一般將其歸結到道德的范疇。讓座,是一種美德,不讓座,則是道德低下,兩者是非清楚,界限分明。然而,正是在這種是非分明中,人們往往混淆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人們指責不讓座就是不道德的理由,其實是把讓座看作是一種“自然的”義務。從理論上講,道德區別于權利,道德義務必須依從于人的自知自覺來實現,或者說以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修養和覺悟為前提。但這種“自然的”義務在強大的輿論場下往往等同于法律義務,意味著必須強制遵守,在這種情況下,道德被綁架,也就變味兒了。
從權利的角度看,每個人只要上車時買了票,個體的權利都是平等的,不應存在強行索要座位和隨便剝奪別人座位的行為。沒有哪部法律法規要求公民必須讓座,即使是車上的“老弱病殘孕”專座,也只能是提倡讓座,讓道德自覺來發揮作用,而非強制性的要求。
當然,這樣說并非一味主張我們個人的權利與自由,而不管不顧社會道德。我們之所以在全社會倡導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善舉,當然是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好風尚,“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注重個性修養和道德品質的提升,都注重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的善行的積淀,才匯聚成了我們這個社會大家庭的和諧美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附帶民事審判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05二房東跑了房東來收房,租客怎么辦
2021-02-10當事人雙方怎么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2021-03-06申請工傷后是否可以起訴侵權人
2021-01-11律師風險代理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05合同解約定金退還時間是多久
2020-12-15審理過程中發現案由錯誤怎么辦
2021-02-15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需要提交申請書嗎
2021-03-12哪些建筑屬違建
2020-12-10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試用期轉正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22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保險合同到期按什么條款退款
2021-02-10人身保險利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2開車撞傷路人保險人只賠醫保部分怎么辦
2020-12-22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保險公司遲遲不給處理可以投訴嗎
2021-02-20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騙保之后如何處罰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