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前,男女雙方為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對方而同居生活,由此在同居期間所有的財產分配處理如下:
(1)共同勞動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
根據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工資為夫妻共同財產,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一般是財產平均分割的原則。但在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勞動所得屬于按分共有,雙方共同勞動所得的收入主要是工資,這只屬于個人財產。這也是同居與夫妻存續期間財產的處理的不同之處;如果雙方共同出資購買有房產、家具、車子等財產的,若解除同居關系時,財產的分割則按各自的出資比例進行分配。另外,如果雙方共同合伙經營生意的,收益按投資比例分配,按各自的出資比例分割財產。
(2)繼承或受贈取得的財產。
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的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因此,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各自繼承或受贈取得的財產,均屬于個人所有財產。
(3)雙方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解除同居關系時,可按共同債權、債務關系處理,但應提供相關的票據予以支持。
(4)雙方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贈送給對方的財物,按贈與關系處理。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贈送的財物必須是在本人自愿的情況下送出,否則可以撤銷贈與。若一方主動向另一方索取來的財物,一般根據同居生活時間的長短,雙方的過錯程度,以及他們的經濟狀況等實際情況,酌情返還。
另外,還有一種同居關系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即非法同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則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賠償:(一)有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因此,無過錯方有權向非法同居的人請求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污染案例判緩依據是什么
2020-11-30偷盜20元財物法律如何處罰
2020-11-25創傷性關節炎能評殘嗎
2020-11-14新三板上市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有哪些
2020-12-18自書遺囑與代書遺囑的有效要件
2021-02-03軍婚怎么樣才能離婚
2021-01-12勞動者月中入職當月是否有工資
2020-11-22勞動合同終止包括幾種情況
2021-01-11公司倒閉如何不賠償員工
2021-03-03人事代理
2020-12-27壽險理賠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1-22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對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的理解
2020-11-21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優點
2020-12-07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外資保險公司因分立解散需要批準才能解散嗎
2021-01-06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哪些交通損失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12保險中介是什么意思
2020-12-20交保費后還未出保單即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