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監護人的范圍有哪些?
《民法總則》重大修改條文:
第二十七條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條文主旨】本條是關于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規定。
第二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條文主旨】本條是關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規定。
本條第一款規定,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具有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義務,與未成年子女的關系最為密切,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诖耍改笩o條件成為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只有在父母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情況下,才可以由其他個人或者有關組織擔任監護人。
本條第二款對父母之外的其他個人或者組織擔任監護人作出規定。第二款在《民法通則》相關規定的基礎上,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完善:一是規定父母之外具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二是增加規定了有關“組織”擔任監護人的規定。
二、關于“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實踐中,有些情況下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互相推脫,都不愿意擔任監護人,導致監護無從設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權益得不到保護。針對以上問題,本條明確具有監護資格的人按照順序擔任監護人,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互相推卸責任。如果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具有監護資格的人,都愿意擔任監護人,也可以按照本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或者依照本法第三十條規定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按照本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監護爭議解決程序處理,由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指定監護人,不受本條規定的“順序”的限制,但仍可作為依據。
依照本條規定的順序應當擔任監護人的個人認為自己不適合擔任監護人,或者認為其他具有監護資格的人更適合擔任監護人的,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條規定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通過本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的監護爭議解決程序處理,由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綜合各方面情況,根據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例如,未成年人的祖父母作為第一順位的監護人,認為自己年事已高,未成年人的姐姐各方面條件更好,由其姐姐擔任監護人更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長,可以先與其姐姐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依法通過監護爭議程序解決。但在法院依法指定監護人前,未成年人的祖父母不得拒絕履行監護職責。
三、關于“愿意擔任監護人的組織”擔任監護人
隨著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有監護意愿和能力的社會組織不斷增多,由社會組織擔任監護人是家庭監護的有益補充,也可以緩解國家監護的壓力。本條第二款第(三)項以及第二十八條第(四)項規定的“愿意擔任監護人的組織”是指這類社會組織。但是,監護不同于簡單的生活照顧,還要對被監護人的財產進行管理和保護,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法律行為,對未成年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等,自愿擔任監護人的社會組織要具有良好信譽、有一定的財產和工作人員等,這些條件都需要在實踐中嚴格掌握,由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
本條第二款第(三)項將《民法通則》規定的自愿擔任監護人的“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修改為自愿擔任監護人的“個人”,進一步擴大了監護人的范圍,盡量避免無人擔任監護人的情況。依據本法規定,“自愿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成為監護人,也必須經過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要具有監護能力,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本條在起草過程中,還有兩個反映較多的意見:第一個是關于“監護能力”的界定。有的意見提出,監護一節多次提到“監護能力”一詞,而且將監護能力作為是否具有擔任監護人資格的重要標準,但是沒有對“監護能力”作出明確的界定,在具體認定上可能會出現爭議,建議明確監護能力的認定標準。
經研究認為,具有監護能力首先要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至于如何判斷是否具有監護能力的其他條件,在實踐中情況較為復雜,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法律可不一一作出界定,在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1條對此作出了相關規定,即“認定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應當根據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與被監護人在生活上的聯系狀況等因素確定”。
第二個反映較多的意見是,建議在本條第二款關于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增加“其他近親屬”。經研究認為,司法實踐中近親屬的范圍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未成年人的近親屬范圍只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本條第二款規定的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范圍已經涵蓋了未成年人的所有近親屬,無需再單列一項“其他近親屬”。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監護人的范圍非常多,可以按照排名先后順序進行依次行使監護人權利。一般情況下,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對未成年人承擔監護責任,需要對未成年人的相關社會行為負責,如果未成年人侵犯了他人的權益,父母應當為此負責,并承擔相關的法律后果。
施工現場監護人員職責都有哪些?
過繼監護人變更,需要辦手續嗎?
飛機監護人員主要是做什么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擔保主債權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10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5行政處罰多長時間下通知
2020-12-14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內容是什么
2021-01-10合伙企業與個人合伙的區別
2021-03-04限制妻子婚姻自由的協議無效
2021-02-20以談戀愛騙取錢財還能要回來嗎
2021-02-04非法使用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1-03-23貨物運輸保險合同過期后貨物被盜能否獲得賠償
2021-03-10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1-27拼車族應該如何購買車險
2021-01-10影響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3-24法律對殘疾人投保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8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證的辦法機構是哪一個
2020-12-09什么是土地經營權的轉包和出租
2021-02-14土地轉讓出售協議范本
2021-02-28征地拆遷適用民事訴訟嗎
2020-11-12梅州梅縣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04沈陽市和平區失農民房屋拆遷補償規定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