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前夫妻一方父母參與出資購買,婚后取得房產證的按揭房屋的歸屬: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根據該條規定,在一方父母未明確表示贈與雙方時,該按揭的房屋應屬于一方的個人財產。至于結婚后雙方共同還貸,并不能導致房屋所有權的改變。但對參與共同還貸的配偶一方,另一方要給以補償。
二、婚后夫妻一方父母參與出資購買的、婚后取得房產證的按揭房屋的歸屬: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從該條的規定來看,原則上婚后夫妻一方父母參與出資購買的、婚后取得房產證的按揭房屋應視為該一方父母對夫妻雙方的贈與,除非一方父母明確表示贈與自己的子女一方。
這一解釋雖然比較明確,但是實際生活中發生的案例往往要復雜得多。比如有這樣一個案例:王某與李某2004年5月結婚。同年7月,王某父母出資購買了一套價值100萬元的商品房供王某和其丈夫居住,王某和丈夫未出分文。在辦理產權登記手續時,王某的父母把他們自己的名字和王某的名字寫入房產證,而沒有將王某丈夫的名字寫入房產證。婚后不久王某和丈夫打算離婚,可丈夫說,離婚可以,但這套房子價值的三分之一的財產權——女方父母出資本金及其利息算作我們夫妻共同財產,應當平均分割。
在這種情況下,李某要主張該房屋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時,就要負舉證責任,證明當時之所以沒寫自己名字是因為疏忽遺漏或在辦房產證時王某父母已明確該房屋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如果李某不能提供有效的證據,就要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此時該房屋應視為王某父母對王某的個人贈與。因為從常理推斷,王某及其父母當時在房產證上未寫李某的名字,應是以一種默示的方式表明該房屋系對自己子女的贈與,而我們知道,民事法律行為既可以以明示的方式為之,也可以以默示的方式為之。另外,這種處理方式也比較符合我國民眾的感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過錯責任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10贈與財產屬于夫妻共有嗎
2020-11-29無還款期限的擔保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9勞動合同無效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7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05工廠集資房屬什么性質
2020-11-12保障性住房保障人去世能繼承嗎
2021-01-03【詢問解答】離職時被老板惡意扣工資怎么辦
2020-11-10間隔多久才算勞動關系中斷
2020-11-14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2021-03-10保險公司是怎樣設立的
2020-12-06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保險100萬撞死人賠多少
2020-12-08保險公司把被保人寫錯了怎么理賠
2021-03-06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合理性如何認定
2020-12-03人身保險合同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
2020-11-23承包合同具有民事責任嗎
2021-01-29簽土地承包合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2021-02-14國有企業土地怎么轉讓
2021-02-26土地互換糾紛上訴答辯狀怎么寫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