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婚后房屋法律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2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該條規定事實上推定父母出資性質為贈與,這一推定符合我國的國情,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但這一推定的前提是父母出資意思不明確,即沒有證據證明父母出資有其他的意思表示。因而在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出資人是以借貸作為出資本意時,應當按照借貸關系確認雙方的法律關系。但提出存在這一關系的一方需要就此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提交的證據,應當是出資時而非離婚訴訟時確定是借貸的相關證據,法院對此應嚴格予以審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按照婚姻法的規定,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沒有明確贈與一方的財產視為對雙方的贈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事實上依據婚姻法的規定就父母為子女購房出資這一問題進行了專門確認。即除非父母有明確意思表示贈與一方,否則婚后為子女購房出資應視為對雙方的贈與。可以說法律對此規定是明確的,審判實務中當事人之所以產生較大爭議,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父母出資一方往往主張父母出資時曾經表示贈與自己一方,或者案件審理中父母出庭表示只贈與自己子女一方,對于此類主張,法院一般不予認可。父母贈與一方的意思表示必須是出資時而非訴訟時作出的,并且是明確的,主張一方應當對此提供證據,例如出資時所作的協議、說明等,否則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第一款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及目前審判實踐中比較統一的認識,該條規定的父母出資指的是父母全額出資。該條規定事實上是將不動產的產權登記與確定贈與一方進行了銜接,作為判斷父母出資購房真實意圖的依據。即如果父母出全資購買不動產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就可認定是只對自己子女的單方贈與,無需父母再另行作出意思表示。因此,該條規定就與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第2款有了區分。婚姻法解釋(二)第22條第2款中的父母出資屬于部分出資,這種情形下,必須有父母明確贈與一方的意思表示,否則視為對雙方贈與。因而審判實務中,有必要對出全資還是部分出資作出準確界定,進而才能準確適用相應的司法解釋規定。
父母為子女婚后購房出資問題成為離婚糾紛中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原因是多方面的,子女在購房時往往夫妻感情比較穩定,家庭生活和諧,導致中國父母礙于情面或出于各種顧慮,重在“給”,而并不顯露出資時的真實意思表示;子女在接收父母出資時,也并不關注出資的性質及對象,重在“花”,夫妻之間對此缺乏有效的約定,這些都為后面關系惡化時各執一詞埋下了隱患。在倡導夫妻地位平等、個人人格獨立的大背景下,為了防范和有效處理此類糾紛,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對于父母來說,應當在出資時即對出資性質、對象予以明確。可以通過召開家庭會議簽訂協議的方式,對出資的金額、用途、性質予以明確說明,如果出資為贈與,需要明確贈與的對象。協議應當讓子女及子女的配偶簽字確認。如果認為公開予以明確確實影響家庭關系時,也可以通過到公證機構公證的方式予以處理。
(2)對于子女來說,在接受父母購房出資時,如果出資為借貸,應明確告知配偶一方此為夫妻共同債務,并保留配偶一方認可出資為借貸的證據;如果出資為贈與,夫妻雙方可以通過夫妻財產約定的方式對此予以明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山東元康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畢業于山東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是國家司法部注冊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至今已有10余年的法學理論研究與法律實踐工作經驗。 自從事法律工作以來,一直注重研究人身傷害(交通事故)、勞動工傷、債權債務(民間借貸)、婚姻繼承、合同糾紛、公司法務、刑事辯護等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在為當事人辦理案件的過程中,為當事人爭取到了最大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當事人很好的評價,并且憑借為當事人辦案的良好口碑 ,得到了當事人的推薦,為更多需要法律幫助的人解決了諸多法律難處。 執業信條:誠實信用、盡職盡責、追求實效!
公證機構及公證員的哪些為違法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23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作出的決定對業主有約束力嗎
2021-02-10上班時間腦梗如何賠償
2020-12-08離婚孩子探視權行使時間是多久
2020-12-18遺產繼承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24訴訟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離婚訴訟途徑有哪些
2021-02-26暑假期間學生溺亡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1-18申請解除競業限制方式
2021-03-20同居有經濟補償嗎
2021-02-13壽險理賠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1-22交通意外險理賠會賠多少
2020-11-16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飛機延誤賠償多久到賬
2021-01-09未交保險費 未填保險單 卻持有保險證
2020-11-27交通死亡事故走保險流程
2021-02-26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九條
2021-02-06關于保險受益權問題的研究
2021-02-07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1-01-17拆遷房怎樣辦理房產證
2020-11-27婁底市墳墓遷移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