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我國頒布了《民法通則》,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合伙人投入的財產,由合伙人統一管理和使用,”“合伙經營積累的財產,歸合伙人共有。”該法頒布施行以后,對于合伙財產是個人所有還是合伙人共有,是按份共有還是共同共有,合伙投資財產與合伙積累財產對合伙企業有何不同,意見很不統一,共有三種主張:
(1)出資與積累兩立說。認為《民法通則》第32條分兩款分別對合伙人出資與合伙在經營中積累的財產做出規定,意味著二者是有區別的。合伙人出資的財產目的依當事人協議和出資的財產內容而定,一般情況下歸合伙人共有,但同時承認特殊標的物的合伙財產可以歸個人所有。
(2)統一共有說。認為合伙財產同各合伙人自己所有的財產是劃分開的,有相對的獨立性,屬于全體合伙人共同共有。合伙財產的出資與積累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立法雖做出兩款規定,但不能由此解釋合伙財產可以分成不同性質的兩部分,必須按照財產共有關系的法律要求,由全體合伙人對合伙財產進行統一管理和使用。
(3)按份與共同兩立說。認為合伙分為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兩部分,關于合伙出資的財產多數情況下應認定為按份共有,關于合伙積累的財產認為是共同共有。
上述三種觀點爭論最激烈的是第一、第二種觀點,第三種觀點如前所述,已不被多數人堅持。
第二種觀點即傳統的物權法的觀點。其立法依據是:合伙之所以經久不衰,日益發達,成為第三民事主體,原因之一就是合伙具有財產共有性。各合伙人以個人財產出資,聚集在一起形成新的共有權,構成了合伙財產的基礎,使合伙以此去創造財富;合伙財產具有共同共有的特征;當用益權投資為合伙時,用益權與其它投資財產構成完整的合伙共有財產的組成部分,而不屬于用益權所有人自己享有。故以所有權分離為理由認定某些合伙共有投資為個人所有是不充分的。
筆者認為,上述統一共有性的觀點從合伙團體性、共有性的角度逐一論證,無異有利于合伙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但確立合伙財產的性質不僅要從合伙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去思考,還要從合伙內外的紛爭的角度去考慮。
(1)區分出資的所有權在出資人退伙或合伙解散分割共有財產時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準共有不等于共同共有,合伙企業財產的準共有是指合伙人共同共有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但并不等于共有該合伙人的所有權;合伙企業財產的共同共有則不同,合伙人共同擁有完全的所有權。如:甲、乙、丙合伙,甲以房屋使用權出資時,該房屋使用權在合伙存續期間為共同共有,但房屋的所有權則歸甲個人所有,合伙人并不享有。準共有和共同共有的上述區別決定了合伙人退伙或合伙企業解散時合伙人享有的請求權截然不同:對共有財產,出資人無權要求返還出資原物,而僅能收回出資財產的價值,準共有則有權要求返還出資物;合伙對外負有債務時,共有財產首先用來清償債務,而準共有的財產所有權屬于個人,不能先用來清償合伙債務,而是先用來清償個人債務;出資財產發生意外滅損時,共同共有的出資風險是全體合伙人,而準共有的風險是合伙個人。統一共有說沒有對此進行界定,在合伙企業解散、合伙人退伙時勢必會混同二者的處理原則。
(2)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無體物出資將不容忽視,只承認物權為有體物的民法理論,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建立在物權法基礎上的統一共有說無法將此全部包容。
出資與積累兩立說并非沒有立法例援行。例如:德國民法典第1843-3條分別對以實物所有權、用益物權為出資標的時的有關權利歸屬作了規定。其中,出資標的為用益物權時,出資人對于合伙負擔保責任,但出資人保有用益物的所有權。德國民法典第733條規定,合伙清算時,以給付勞務或讓與物品的使用代替出資者,不得請求補償。當合伙人以物的使用權出資時,物的所有權并不移轉,合伙清算時該合伙人收回使用權。
(4)出資與積累兩立說符合《民法通則》第31條1、2款的規定。根據統一共有說的觀點,《民法通則》沒有必要分別對出資與積累做出規定。《民法通則》關于合伙人的出資由合伙人統一管理和使用的規定,一方面避免合伙人隨意抽回出資,保障合伙人正常經營,另一方面回避了合伙人出資的權屬問題,給合伙人提供了根據出資種類,如勞務、使用權、貨幣、實物等具體情況而進行靈活約定的余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傳喚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2-12車禍二人死亡應該賠償多少錢
2021-03-10勞動仲裁可以索要名譽賠償嗎
2021-03-15預約合同可否被強制執行
2021-03-23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勞務派遣處理勞動合同爭議
2020-12-12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保險合同有什么客體要件
2021-02-19保險合同變可分為幾種情況
2021-01-20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非營業車輛進行營業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免責?
2021-03-24財產保險合同如何分類
2021-02-16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保險詐騙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2021-03-13保險代理人失職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擔
2020-12-16耕地占用稅的適用稅額由誰規定
2021-01-25農村承包荒山的優惠政策是什么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