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爭強好勝心理。青少年在刑法上是指年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這一時期被犯罪心理學家稱為“危險年齡”段,其危險性源于他們的情感具有極端不穩定性和強烈好勝,輕易偏激,沖動起來不計后果。這也是青少年中激情犯罪較多的原因。逞強好勝心強是頭腦簡單,分辯是非能力差,稍被唆使便輕易上當,偏離正道,被壞人利用,其犯罪動機盲目、模糊,只為顯示自己,證實自己,不考慮后果如何。
3、心理極為脆弱、偏執,逆反心理重。家庭結構健全而教育方法不當,導致青少年存在不良心理極為普遍已越來越為家長們所注重。如溺愛使子女輕易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自私自利,以我為中心,專橫霸道,缺乏責任感,社交協調能力差等心理,有百弊而無一利。有的來自父母的高壓,專制和棍棒,造成少年的自卑、逆反、壓抑、焦慮、過分孤僻和對他人布滿敵意,具有較強的攻擊性。這樣的青少年一旦犯罪,暴力性犯罪就是其主要犯罪類型。對子女不加管教自由放任,包庇縱容,使他們產生孤僻、冷漠、放蕩不羈、狂傲自負等不良心理,經常會對四周的人和事物不滿,易和他人發生爭執沖突,被壞人教唆就輕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有的經常是為一點小事和幾句話就吵、打,完全無視他人的生命和痛苦。如大學生鄭某只因室友睡覺打呼嚕引起口角就持刀殺死兩名同學。熊-武因心煩就砍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可謂“心病猛于虎”。
4、嫉妒心理。“嫉妒是人之天敵”,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嫉妒心理,但要害在于人們怎樣去控制自己的嫉妒心,不加控制的嫉妒心,如脫僵的野馬,勢必帶來嚴重危害。青少年中由于嫉妒而殺人和故意傷人的犯罪,也為數不少。某市林運二車隊的張會東(男,23歲),因開歌舞廳不景氣,看著別人生意紅火產生嫉妒,而實施犯罪,連續三次用炸藥爆炸了三家歌舞廳,當第四次伺機作案時被民警當場抓獲,問其作案動機時,回答說:“看到別人家的生意比我好,我就非常生氣,就想去炸掉這家人。”由此可見嫉妒心危害之大。
5、報復心理和反社會心理。青少年涉世不深,世界觀尚未定型,是人格形式和發展的最要害的階段,也是最輕易產生逆反心理。對社會,對人生的熟悉易表面化、直觀化。在當今多元思維并存,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下,更加不能正確看待社會腐敗等問題,易對司法平等原則產生懷疑,對社會不滿,甚至仇視心理,對法律、社會信任度降低。書本教育、教師的教導和社會現實之間的反差,使青少年覺得無所適從。青少年中思想不穩定、抵制力較弱、意志力差的人,可能成為違法犯罪的后備軍,有的明明知道法律是威嚴的,而故意去犯罪。
6、從眾心理。在群體壓力大,個人心理承受力小時,采取從眾行為而獲得安全感,是人的一種自然向往和能動適應群體生活的社會屬性——聚群性,也是人的一種社會性需要。俗話說,“近朱*赤,近墨者黑。”青少年糾合性犯罪的特點從眾心理就是基于青少年同齡群體內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需要。如楚雄州1997—1998年所查獲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單獨作案的1257人中占429%,兩人以上共同作案的1675人占總數的571%,三人以上團伙犯罪的731人,占青少年犯罪總數的249%。青少年結伙犯罪影響大,連續作案多,危害廣,成員的共同心理是:要偷大家一起偷,要打大家一起打,你吸我也吸。從眾心理還加劇了團伙犯罪,某某市公安局破獲的以劉*輝(男,16歲),王-超(男,15歲),李*武(男,17歲)三人為首的16名青少年組成的搶劫犯罪團伙就是在這種心理作用下,由起初的6人發展起來的。
上述六種表現是易引發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心理的,各種不良心理的形成,原因較為復雜多樣,既有家庭的,又有學校的,有社會環境的,還有個體主觀原因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船舶發生海難事故怎樣才能減少海洋污染范圍
2021-02-10買的新房應如何進行驗收
2021-01-16涉外婚姻離婚怎么進行財產分割
2021-01-05婚后父母出資買房屬于個人財產嗎
2021-03-03撫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模板
2021-02-26什么情形簽勞務合同
2021-02-12哺乳期不同意調崗要如何處理
2021-03-04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違反保險合同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1-01-07機動車因不明原因起火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
2021-01-24私企未交保險員工如何維權
2021-02-16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理賠遭拒消費者狀告保險公司
2021-03-08夫妻車相撞到底承保保險公司能不能免責?
2021-01-20土地流轉糾紛的解決途徑是什么
2021-01-17農村土地確權糾紛怎么解決
2021-01-04對拆遷戶能強制斷水停電嗎
2020-11-09民宅拆遷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0-11-26江蘇傳統村落保護辦法:擅自拆除傳統建筑將被追責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