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法律的規定什么是監護人?
監護人,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護職責的人。包括:(1)法定監護人,(2)指定監護人,(3)遺囑監護人,(4)委托監護人。上述監護人又可分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監護人應具有監護能力,符合法定資格,并克盡監護職責,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與監護職責相適應,監護人主要具有以下權利:(1)有權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2)有權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3)有權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并代理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4)有權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5)有權代理被監護人進行訴訟。監護人依法行使監護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均無權干涉。
二、監護人條件
《民法通則》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半民事行為主體,若沒有監護人的保護,可能他們不能正常的生活,監護人的擔任需要履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健康等,故而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若有多個滿足條件的主體,由誰擔任可以協商確定。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居關系是否可以主張死亡賠償金
2021-02-15有限公司章程范本(二)
2020-11-24一般知識產權案件分析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1行政處罰多長時間有滯納金
2020-11-21父母離婚后孩子姓氏問題
2021-02-01監護人能抵押孩子的房產嗎
2020-11-18新婚姻法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3-24小孩私自拿滅火器玩耍如何處理
2020-11-11交通肇事罪一般判幾年
2021-01-07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一個人可以開房產中介嗎
2021-03-19合同中止履行是否變更合同
2021-02-11用人單位能否隨意調崗
2021-02-01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買賣投連險有哪些費用需要交納
2021-03-24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