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居民是指什么
居民是指:在本國長期從事生產和消費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況他國的公民也可能屬于本國居民。這時,居民可分為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自然人居民是指那些在本國居住時間長達一年以上的個人,但官方外交使節、駐外軍事人員等一律是所在國的非居民;法人居民是指在本國從事經濟活動的各級政府機構、企業和非營利團體,但是國際性機構,諸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組織,是任何國家的非居民。
相關知識:居民的法律意義
非居民的對稱
在一個主權國家境內長期或永久居住,并受居住國法律保護和管轄的自然人(包括本國人、外國人、雙重國籍人和多重國籍人)、法人和法人團體。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說明,居民是指在某個國家或地區居住期限達一年以上者,否則即為非居民。? 居民和非居民都包括個人、企業、非營利團體和政府四類。一國的外交使節和駐外軍事人員等,即使在外國居住長達一年以上,仍屬派出國的居民、駐在國的非居民。一個公司的國外子公司是其經營所在國的居民,其母公司所在國的非居民。國際性機構如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對于任何國家來說都是非居民。? 居民和非居民是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一對有特定涵義的概念。作此界定的主要意義在于正確并且口徑統一地反映各國的國際收支情況。根據這一界定,只有發生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間的經濟交易才是國際經濟交易。例如,中國銀行倫敦分行是英國的居民,中國的非居民;分行與中國銀行總行的業務往來因而構成中國和英國的國際收支內容。相反,中國銀行總行與在華的各外國公司之間的資金往來,只構成中國的國內收支。居民與非居民也是外匯管制法規中區別外匯持有者身份的基本分類。一般而言,由于居民的外匯收支涉及居住國的國際收支問題,管匯當局對之管制較嚴;反之,由于非居民的外匯收支與居住國的國際收支無涉,管匯當局對之管制較松。
所稱居民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自然人、居民法人。居民自然人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連續居留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國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在境內的留學生、就醫人員、外國駐華使館領館、國際組織駐華辦事機構的外籍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除外;中國短期出國人員(在境外居留時間不滿1年)、在境外留學人員、就醫人員(已取得境外居留權的人員除外)及中國駐外使館領館、常駐國際組織使團的工作人員及其家屬。居民法人包括境內依法成立的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和部隊;在中國境內注冊登記但未取得法人資格的組織視為居民法人;境外法人的駐華機構視為居民法人。
以上就是關于居民在法律上的含義,大家看完之后就知道是指的什么了吧。此外,關于居民的法律意義也是比較重要的常識問題,希望大家可以做好相關的了解,才能有一定的幫助。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書籍侵權如何處罰
2020-11-22行政拘留后調解還能撤銷嗎
2021-01-27沒續簽合同能賠償雙倍工資嗎
2020-12-23借條轉讓要三方到場嗎
2021-02-05離婚是否引起法定監護人的變更
2020-11-25現在國家承認事實婚姻嗎
2021-01-03內河船舶糾紛的管轄規定是什么
2021-01-21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會產生什么后果
2021-02-14對商事仲裁委員會做出的管轄權異議裁定能否上訴
2021-02-16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勞動者口頭申請辭職是否有效
2021-02-13法院保全銀行卡的期限
2021-03-17信用卡逾期不還會怎樣
2021-01-10信用卡逾期還款后果
2020-11-19一般用人單位是怎么舉證
2020-11-26競業限制時間不得超過多久
2021-01-16什么情況下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0-12-16單位支付員工工資的時間
2021-01-03虛假考勤是否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30如何確定人壽保險的金額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