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對撫養權存在哪些誤區?
1、誤區一:兩歲以上的孩子由同性別的父母撫養
針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我國婚姻法及司法解釋從未有明文指出類似“同性別撫養”等審判規則。不可否認,在司法實踐中兩周歲以上未成年子女隨同性別父母生活的可能性確實較大,但法官更多會綜合參考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最終的裁判。還包括父母雙方的同孩子的親密程度、收入情況、受教育程度、性格個性、十周歲以上孩子的意見等等,都會影響到撫養權的歸屬。
2、誤區二:離婚后撫養權判給對方,當事人對孩子就沒有任何法律義務。
失去撫養權不等于沒有撫養和教育的義務。《婚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另一方面,未成年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對后者享有與承擔監護權的權力與義務,除非出現死亡、父母子女關系的依法終止或監護權被依法剝奪的法定事由外,監護權不可被剝奪和限制。
3、誤區三:撫養費只能給到孩子18歲成年為止
在雙方有給付能力的前提下,撫養費須給付到子女可獨立生活為止。
撫養費的數額、給付起止時間、給付方式等并非機械而不可變的。即便子女已經成年,但就目前的現實情況而言,18歲-25歲的成年人中的絕大多數為在校攻讀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群體,他們客觀上并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和條件,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對此也有相應的規定,指出撫養費數額可以“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定”。
二、子女撫養權的分配原則是什么?
1、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隨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2)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
2、父母雙方協議兩周歲以下子女隨父方生活,并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可予準許。
3、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
(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
(2)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綜上所述,在夫妻離婚案件中,對孩子撫養權的處理很關鍵,婚姻法及最高法的司法解釋中都對撫養權做出規定。目前社會對此有一些誤解,離婚后沒有拿到撫養權,并不是表示就不用承擔責任,其照樣是孩子的監護人,應當支付撫養費。而在撫養權歸屬上面,應該參考最高法的司法解釋。
離婚后子女撫養權相關常識
變更撫養權協議是否需要公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罪疏忽大意過失的特點有哪些
2020-12-26關于交通事故骨折賠償
2021-02-02如何理解婚前財產的自然增值
2021-01-26婚前財產可以寫遺囑嗎
2021-02-02交通事故鑒定書
2021-01-03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1未成年繼承遺產需要償還債務嗎
2020-11-30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家庭財產保險險種
2021-03-14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保險實務中的保險人說明義務是什么
2021-01-09車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0-12-30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2020-11-30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或者經紀業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4告之義務與保險人給付責任的關系
2020-11-24什么是法定代理人
2020-12-10201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法律知識》:自愿原則
2020-11-16違建房屋是否能獲得拆遷補償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