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精神損害怎么賠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則》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從傷情等級劃分來看,植物人是最重的一種。精神損害賠償系對精神痛苦的撫慰性、填補性,精神賠償對痛苦沒有感知的植物人似乎不和邏輯。對痛苦無感受能力之人予以撫慰金救濟如同精神損害以金錢為賠償方法一樣,邏輯上并不妥當,但法律的生命是經驗,而非邏輯,對于正義的追求并不必然遵循嚴密的邏輯法則。我們就不能以受害人無法感受痛苦而否定其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我們更不能拘泥于某些含糊不清的概念而忘記侵權行為法制裁不法行為和補救無辜受害人的職責,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使命。
所以,對于交通事故中,導致植物人的,應按照植物人所屬傷殘等級進行賠償。
精神損害對象范圍
精神損害的對象不同于精神損害的客體。對象是損害事實指向的具體權利或法益,而客體是對象所能體現的精神利益。這等同于刑法中的犯罪對象和犯罪客體的關系。有學者基于《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認為精神損害對象僅指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也即“四權說”。其他有“人格尊嚴說”、“全部人身權說”、“侵害精神實體說”及“精神利益損害說”等。這些觀點有著共同的范圍即人格權。其原因在于當時“我國民事立法所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著重點并不在于彌補受害人的精神、心理、感情損失,而是著眼于對公民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等人格權的保護”。世易時移,變法亦矣。隨著法律對人格權精神損害的保護日趨完備,精神損害對象范圍也由精神性人格權延伸到物質性人格權,從一般性人格利益擴展到身份權,甚至擴展到特定的財產權。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成為了植物人的話那么可以直接索要一些精神損失費罪,并且這個精神損失費在法律中也是有上限要求的,這個就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確定一些建設損害的賠償,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認購協議可不可以繼續履行合同的依據
2020-11-17特價商品不退換合法嗎
2021-03-07行使代位權時能否適用仲裁協議
2021-01-24股票質押就是股權質押嗎
2021-02-23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法律規定
2020-11-2550多歲的父母要贍養嗎
2021-03-04房產訴訟期間可否居住
2021-02-11哪些交通事故會扣車
2020-11-15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及注意事項
2021-01-18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
2021-01-10保險公司賺錢的方式是什么
2020-12-17人身保險投保方擁有怎樣的權利
2021-01-28被保險人違反保證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0-11-28沒譜的保險:合同是廢紙一張
2021-01-21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2-04誰負責對外資保險公司實施監督管理
2021-01-13工資中繳納失業保險的份額是多少
2021-01-02夫妻離異配偶附加險無效怎么維權呢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