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定夫妻共同財產的證據有哪些
夫妻共同財產的證據取得:
1、以貨幣形態存在的夫妻共同財產證據的取得。
以貨幣形態存在的夫妻共同財產有工資、獎金、生產經營和投資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繼承或贈與所得的現金存款、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軍人復員費、自主擇業費。認定這些夫妻共同財產其證據載體及來源有:
(1)夫妻共同持有的以一方姓名開戶的銀行存折、存單。同時,對這些證據要另使用生產、經營的執照、投資憑證、知識產權證書、繼承或贈與協議、破產安置補償協議等證據材料予以補強。
(2)住房改革管理部門保管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個人帳戶會計資料。這類證據一般難以收集到原件,只能進行復印收集。
(3)軍人復員時持有的軍人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的銀行存折、存單。
2、以實物形態存在的夫妻共同財產證據的取得。
以實物形態存在的夫妻共同財產有生產經營設備、受贈的禮物、購買或繼承或受贈的貴重首飾、價值較大的圖書資料以及生產、生活資料、房屋。認定這些夫妻共同財產的證據載體及來源有:
(1)購物發票。這種證據可以證明生產經營設備、貴重首飾、價值較大的圖書資料以及生產、生活資料、房屋等共同財產及其價值。
(2)有關行政機關依職權頒發的證書。
(3)繼承與贈與協議。這種證據可以證明繼承與受贈的以實物形態存在的共同財產。
(4)遺囑。這種證據可以證明根據遺囑繼承所得的以實物形態存在的共同財產。
(5)家庭財產析產協議。這種證據可以證明夫妻雙方共同從家庭財產中分析出來的以實物形態存在的共同財產。
3、以有價證券形態存在的夫妻共同財產證據的取得。
以有價證券形態存在的夫妻共同財產有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證明、購買的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購買的政府債券等。認定這些夫妻共同財產的證據載體及來源有:
(1)有限責任公司簽發的股權證明。
(2)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股票。這種證據可以證明握有的以有價證券形態存在的財產及可能的價值。
(3)政府債券。這種證據可以證明握有的以有價證券形態存在的財產價值。
4、以知識產權形態存在的夫妻共同財產證據的取得。
以知識產權的形態存在的夫妻共同財產有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無形財產。認定這些夫妻共同財產的證據載體及來源有:
(1)專利權證書。這種證據可以證明發明創造形成的無形財產及可能的價值。
(2)商標權證書。這種證據可以證明商標、品牌形成的無形財產及可能的價值。
以上兩種證書如果被藏匿無法取得時,補救的方法是到專利權、商標權辦證機構復印收集申請、公布的材料予以證明。
(3)已發表的著作。這種證據可以證明著作的再次發表、發行可能帶來的收益。
(4)著作稿件及與出版商簽訂的出版發行協議。這種證據可以即將發表的著作可能帶來的收益。
二、一方隱瞞財產怎樣處理
離婚時分割財產,首先要分清哪些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哪些屬于夫妻個人財產,然后依據法律的規定進行分割,在此期間,一方為達到多占財產的目的,有可能把本應屬于夫妻共同的財產采用隱藏、隱瞞等手段,以逃避分割。
如在離婚期間另一方發現對方有隱瞞共同財產的,可要求對其財產進行分割,但有時由于種種原因,另一方也許在離婚后才會發現一方有隱瞞共同財產的行為,此時,另一方依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可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再次分割被隱瞞的財產,當然提起再次分割財產的訴訟,應遵守有關訴訟時效的規定,即為當事人發現該隱瞞的財產次日計算兩年內。
而且,一方隱藏夫妻共同財產的,另一方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該財產的,法院可依法對隱瞞夫妻共同財產的一方判決可以少分或不分。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怎樣認定夫妻共同財產如何舉證以及一方隱瞞財產怎樣處理的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婚姻法的規定,夫妻一方在離婚時有隱藏財產行為的,另一方知道后可以起訴請求分割隱藏的財產。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藏起孩子犯法嗎
2020-12-12試用期期間發生糾紛勞動者怎么維權
2021-02-03滴滴順風車殺人事件
2021-03-13農民工死亡一次性賠償有什么
2021-03-23父母可以不當監護人嗎
2020-11-11無產權安置房繼承要繳稅嗎
2021-03-03婚姻自由的含義:何謂婚姻自由?
2021-02-22如何認定非道路事故
2021-03-01重慶公交車墜江涉及哪些罪名
2021-03-14勞動條件發生變化能變更合同嗎
2021-01-17房屋貸款銀行要評估嗎
2021-01-07遲到可以辭退嗎
2021-03-15意外傷害險的賠與不賠
2020-11-30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家庭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4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
2021-01-09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保險理賠糾紛訴訟時效應該從何入手
2020-11-28重大過失行為保險拒賠合法嗎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