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當前,在夫妻離婚的訴訟中,夫妻一方經常拿出在婚姻期間個人對外的債務,而該債務作為共同生活的另一方,從未知曉或從未獲得利益,從而引出了大量的糾紛。
案件回放
李女士和張某于1983年結婚。婚后張某沾染上賭博惡習,欠下大量賭債。為了償還賭債,自2003年至2005年,張某瞞著李女士分10余次借賭友款共計6萬余元。因為沉迷賭博,張某對家庭不管不問。2006年12月,妻子李女士以夫妻感情破裂為由起訴與張某離婚。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張某提出自己欠款6萬余元系夫妻共同債務,要求李女士分擔。
判決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李女士與被告張某系合法夫妻關系,2003年至2005年,張某瞞著李女士分10余次借賭友款共計6萬余元不應認定為夫妻為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因此駁回張某的訴訟請求。
律師
本案的焦點是對張某所欠6萬元賭債性質的認定,即該債務是否為夫妻共同債務。
所謂夫妻共同債務,是指夫妻雙方因婚姻關系共同生活及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履行法定撫養義務所負的債務。一般包括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為解決共同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醫療等活動以及履行法定義務和在共同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負的債務。確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屬于夫或妻一方的個人債務還是夫妻共同債務,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考慮:一、夫妻有無共同舉債的合意。如果夫妻有共同舉債之合意,則不論該債務所帶來的利益是否為夫妻共享,該債務均應視為共同債務。二、夫妻是否分享了債務所帶來的利益。盡管夫妻在事先和事后均無共同舉債的合意,但該債務發生后,夫妻雙方共同分享了該債務所帶來的利益,則同樣應視為共同債務。
參照上述判斷標準,本案所涉及的賭債,原告李女士與被告張某在舉債之前并未產生共同借債的合意,并且被告張某的賭博行為亦沒有為家庭生活帶來任何利益,因此,應當認定為個人債務。另外,夫妻個人債務是指夫妻一方與共同生活無關或者依法約定為個人所負擔的債務。夫妻雖為婚姻的主體,且在諸多利益方面密不可分,但夫妻作為人格獨立的個體,他們仍可以存在與婚姻無關的個人利益與責任。賭債的產生很明顯與夫妻共同生活無關,應當由債務人自己負責清償。
綜上,正確劃定夫妻共同債務與夫妻個人債務的界限,對于維護夫妻的共同利益、夫或妻的個人利益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李慶培)
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公文種類包括哪些
2020-11-29打擊危害公共衛生罪的主體是什么
2020-12-06取保候審的最新法律規定
2021-02-27賣假貨會判刑嗎,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2020-11-15訂婚 結婚彩禮糾紛法律處理意見
2021-02-28雇傭關系買保險嗎
2021-03-01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意外險怎么買
2020-12-29什么是老賴
2021-01-09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4肇事用救護車保險報銷嗎
2020-12-18何謂保險合同的違約責任
2021-01-03保險公司保險騙保如何維權
2020-12-12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責任準備金
2020-11-24更約權
2021-02-07承包合同書怎么寫
2021-02-01拆遷房屋需要大學畢業證書嗎
2021-01-12拆遷補償的類型有哪些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