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定監護人的程序是怎樣的?
指定監護人的程序是由單位或者居委會同意。我國《民法通則》第17條“ 第十七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對于指定監護做了規定,第十七條第一款(一)至(五)項所列人員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時,有關組織即依法進入了為沒有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定監護人的階段,既可根據當事人的請求行使指定監護人的權力,又有義務根據所了解掌握的情況主動為當事人所涉及的沒有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定監護人,直至依法作出指定的決定并通知被指定人。
二、指定監護的原則
不管是法定監護還是指定監護,都是以被監護人為中心,因此有關組織為沒有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其近親屬中指定監護人雖然不受順序的限制,但都必須遵守一條原則——對被監護人有利,亦即應充分考慮將被指定的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根據第十一條的規定,認為監護人的監護能力,應當根據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經濟條件以及與被監護人在生活上的聯系狀況等因素確定。這一原則也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指定監護人時必須遵循的。
根據《民通意見》第十七條的規定,“有關組織指定監護人既可以書面形式通知,又可以口頭形式通知被指定人,而無須同時通知其他當事人或其它有關組織。”這是因為:
1、根據《意見》第十九條的規定,只有被指定人對指定不服才有提起訴訟的權利,而其他當事人沒有這種權利;
2、有關組織之間都是并列關系,某一組織無須經過其他有關組織的同意,也不需要經過協商,便能作出指定的決定。這就決定了指定監護人的形式只需某一有關組織依照《民法通則》規定的原則予以指定,并書面或者口頭通知被指定人即可(在實踐中還是以書面通知為妥)。
當代社會,孩子一出生的話,父母就是他們的法定監護人,但是有的時候確實會因為有一些特殊原因導致孩子的監護人的監護資格喪失,此時就會需要有法院進行指定監護,當事人所在的社區以及相關的單位都是可以作為監護人員的。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監護權判給了對方卻不照顧孩子怎么辦
老年癡呆癥的代理監護人怎么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買賣期間將房屋轉租是否有效
2021-02-08勞動安全事故罪與他罪區別
2021-01-09婚姻外遇如何處罰?出軌對離婚時財產分割有什么影響?
2021-03-03申請文件有缺陷會影響受理嗎
2021-01-29交通事故搶救費用不足怎么辦
2021-02-09未辦理結婚手續如何分手
2021-03-12離婚時一方主張財產是個人財產應提供什么樣的證據
2021-02-22挪用公款罪如何認定
2021-02-05房子解押和過戶可以同時進行嗎
2021-01-03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保安合同終止要留存多久
2020-12-28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主體工程勞務部分是否可以分包
2021-01-20上海隔離期間工資怎么算
2021-03-09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勞動糾紛離職后多久失效
2021-03-10交通工具意外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0-11-25承運人無單放貨,正本提單持有人如何索賠?
2020-11-24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