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原告L與被告Z于1999年10月10日登記結婚。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2005年6月4日,L暴力脅迫Z出具一張50萬元的欠條。2006年11月因夫妻感情破裂經人民法院判決離婚。Z雖然事后已將欠條撕毀,但L在2007年仍持該欠條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償還50萬元。
二、本案揭示的問題
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無論什么原因,在雙方未對共同財產進行約定的情況下,夫妻間能否成立借貸關系?本案欠條是否可以視為夫妻對共同財產的約定?
三、案件審理中的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本案的借貸事實不符合生活邏輯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因此借貸事實沒有合法性。依法應駁回L訴請。第二種意見認為,在欠條的真實性雙方均不否認的情況下,同時又排除了法定撤銷的情形(已過時效)下,借貸事實能夠成立。但由于該欠條形成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在雙方沒有對共同財產進行約定的情況下,該欠條無效。第三種意見認為,本案中欠條應視為夫妻對共同財產的約定,依法應支持L訴請。
四、律師評析
筆者傾向于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1、本案中的欠條屬于借款合同。而借款合同屬于《合同法》第十二章規定的有名合同。根據《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應其他法律規定。”因此,夫妻間可以建立借貸關系。但由于夫妻關系是一種特殊的身份關系,夫妻之間的借貸關系應先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即婚姻法及相關規定。
2.欠條作為L持有的重要證據。如果在普通的民間借貸中,欠條或借條可以證明因現金的流轉,該項財產的所有權已發生了轉移,但在夫妻關系這種特殊的身份關系中,即使財產占有權發生轉移也因財產的共同共有而不能證明財產所有權已經發生了轉移。同時,欠條中的現金是一種類物,對于L某而言,必須對該欠條所述財產在何時以何種形式存在于什么地方,來源何處等等予以證明。
3.依據《婚姻法》及相關規定夫妻之間可以采用約定財產制,但約定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否則應采用法定財產制。
《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很顯然,我國《婚姻法》對夫妻約定財產制的規定是:第一,夫妻應能夠自由約定婚前或婚內所得財產歸各自所有還是共同所有或部分分別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第二,這種財產約定應采用書面形式。第三,這種財產約定應明確即憑該約定可以從共同財產分離并取得該財產。如果約定不明確則應采用法定財產制。
本案中首先依據欠條并不能得出L和Z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對共同財產自由地進行了約定,即L和Z經濟上不是獨立的主體;其次欠條中的該50萬元是以什么形式存在于什么地方,來源如何?如果存在50萬元,該50萬元是Z婚前個人所得還是婚后所得?再次,依據欠條不能得出該50萬元雙方已經明確約定了所有權,也不能依據欠條從共同財產中分割出來。
本案中由于欠條不具備上述構成要件,所以不能視欠條為夫妻對共同財產進行了約定。Z和L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財產依法應采用法定財產制。
4。依據我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在夫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這是我國夫妻關系的法定財產制度。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七條:婚姻法第十七條關于“夫或妻對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一)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于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一)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二)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三)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包括一方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等等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這種夫妻共同財產制度是以夫妻共同共有為基礎。所謂夫妻共同共有是指夫妻雙方除《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屬于夫妻一方的財產之外的財產屬于共同所有。而《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對于法律規定的個人財產之外的財產為夫妻雙方共同所有。
因此L和Z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財產除個人財產外其他未明確約定為一方所有的財產應適應法定財產制。即L和Z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那么L和Z在經濟上就不是獨立的主體,財產占有權的轉移不能證明財產所有權的轉移。由此,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如果夫妻雙方未對共有財產作出約定,則夫妻雙方就不能成為合法借貸關系的主體。即不能成為借款合同的相對方,那么一方所出具給另一方的欠條,依法應該無效。
五、法院判決
本案二審人民法院經過審理,采納了筆者意見,判決欠條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訴訟前財產保全申請書是要自己寫嗎
2020-12-08違法征地政府敗訴會被追責嗎
2021-02-09行政訴訟法發展了幾年
2021-01-23法律服務協議之范本
2021-02-28交通事故車損鑒定程序
2021-02-12主合同和補充合同沖突怎么辦
2020-12-15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可以兼職嗎
2021-01-21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變更的效力
2021-01-03合同已經達成怎么不成立
2021-02-13哪些情形承包人可以停緩建
2021-03-12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勞務合同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11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勞動糾紛多久過起訴期
2021-02-28單位沒給員工買社保發生工傷誰來賠償
2020-11-21飛機航班延誤賠償標準
2020-11-08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
2021-01-25車主無責保險拒賠車損合法嗎
2020-11-14先理賠再治病拖垮癌癥病人
2020-12-16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是同一人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