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祿某與戚某于2003年1月30日結婚,于2011年3月21日離婚。2011年3月18日,祿某出具借條一份,言明:今有祿某借周某50萬元。借款三日后祿某與戚某離婚。后祿某未歸還借款,周某訴至法院,請求判令祿某、戚某共同歸還50萬元。本案的爭議焦點為:該借款是否應由祿某、戚某共同償還。
【審理】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祿某向周某借款數額較大,已明顯超出日常生活所需,沒有證據表明祿某借款得到了戚某的同意,祿某在借款前頻繁出入境,借款后三天雙方即離婚,該筆借款根本未用于家庭生活。遂判決祿某歸還周某借款50萬元,駁回周某要求戚某承擔連帶償還責任的訴訟請求。
【點評】
夫妻婚后所得為共同財產,但婚后對外借款到底由誰償還卻經常產生爭議。有的根據《婚姻法》第四十一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的規定認為,如果所借債務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則夫妻應當共同償還。而有的則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的規定認為,只要債務形成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則夫妻應當共同償還。這兩種觀點是否正確,《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與《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有無矛盾呢?對這個問題,應從兩個方面分析,夫妻債務涉及兩層法律關系:夫妻關系內部和夫妻關系外部。就夫妻關系內部而言,當夫妻離婚時,如借債方提出其所借款為共同債務要求配偶共同承擔償還責任時,借債方必須舉證證明所借債是否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如證明不了,應自行承擔。但在涉及外部關系時,即債權人主張夫妻共同償還時,應如何處理,則應結合司法解釋和《婚姻法》的規定進行認定。也就是說債權人如證明所借債是發生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則推定為雙方共同債務,但如夫妻一方能證明所借債非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或符合司法解釋“但書”規定,則應由借債這一方對外承擔責任,配偶無義務償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案件司法解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3-22主犯如何數罪并罰
2020-11-23醫院患者走失是誰的責任
2021-01-18事業編簽了5年能辭職嗎
2020-11-27與外商投資有關規范性文件未公布的是依據嗎
2021-02-10知識產權一般幾年過期
2021-03-02什么是探視權,怎么終止探視權
2021-03-11兩個以上法院有管轄權如何處理
2020-12-26出獄后民事賠償有效期
2021-01-10主合同無效補充合同有效嗎
2021-03-22老人死后農村股份誰繼承
2021-01-14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如何預防員工不辭而別
2021-02-10工傷認定能否直接認定勞動關系
2021-01-12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人壽保險的類型和條件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寫法定受益人可以嗎
2021-03-24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出讓土地用途變更的法律適用
2020-12-09土地轉讓違法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