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霸網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與解答:
一、意思表示的要素
1、內心意思。構成內心意思的要素:
(1)行為意思:控制自己行為的意思;
(2)表示意思:明了自己行為法律意義的意思;
(3)效果意思:行為追求的法律效果的內容;
2、表示行為。表示行為的方式有三:
(1)明示;
(2)推定方式(以行為表明內心意思);
(3)沉默方式(在法律明確規定或者當事人事先約定時,通過沉默表明內心意思);
二、意思表示的類型
1、根據是否須向相對人作出,分為:
無需受領的意思表示: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指無需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遺囑捐助行為、拋棄動產所有權。
需要受領的意思表示:即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指需要向他人作出的意思表示。例如,懸賞廣告、要約、承諾、解除合同、抵銷、免除債務、拋棄抵押權、拋棄質權等。
2、根據相對人是否特定,分為:
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權、要約、承諾、解除合同、抵銷。
對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自動售貨機、懸賞廣告。
3、根據相對人是否可同步受領意思表示,分為:
對話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對人可以同步受領的意思表示。例如,以對話、打電話、QQ聊天作出意思表示,或者將書面合同當面交給對方,亦屬對話的意思表示。
非對方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作出后,相對人不能同步受領的意思表示,例如,通過寫信、發電報、發電子郵件為意思表示。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
1、無相對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一經作出即生效。
(2)遺囑為死因行為,遺囑經法定方式做成即告成立,于被繼承人死亡時死亡。
2、有相對人意思表示的生效:
(1)對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自動售貨機、懸賞廣告,于作出時生效。
(2)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如授予代理權、要約、承諾、解除合同,須經作出和到達兩個環節,于到達時生效。
注: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于到達受領人時生效,但有例外:
(1)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先于意思表示或者與意思表示同時到達的,意思表示不生效。
(2)向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作出意思表示,其生效分為兩種情況:
A如果該意思表示使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益,或者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事先同意,于到達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生效。
B除前述情形外,意思表示于到達法定代理人時生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案件偵查期間可以聘請律師嗎
2020-12-14父母尚未喪失勞動能力可以分割兒子死亡賠償金嗎
2021-01-07工地自用儲存柴油公安部門如何處罰
2021-01-03贍養糾紛舉證要哪些證據
2020-12-09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營運資金額有限制嗎
2021-03-13如何進行個人帳戶的轉移
2020-12-20只有合同之債才能抵銷嗎
2021-03-05林地非法架設線路如何處罰
2021-03-12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申請解除競業限制方式
2021-03-20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拖欠農民工工資單位沒錢怎么辦
2021-03-10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保險合同中的等待期有多長
2021-01-20還貸保證保險合同的訴權之爭
2021-01-16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程序是什么
2020-12-04外資保險公司的關聯企業是指什么
2021-03-23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出現車禍怎么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16被保險人未履行風險增加的通知義務怎么處理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