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辯訟終結后,還可以進行調解
調解是民事訴訟法的一個基本原則,貫穿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從訴訟開始,審判人員就應根據雙方當事人的意愿,能夠調解的,予以調解。法庭辯論終結后,當事人雙方如果自愿調解,在判決宣告前,人民法院還可以進行調解。
有些民事案件,訴訟開始時,雙方當事人爭執很大,互不相讓,不愿進行調解。法庭辯論終結后,案件事實已經查清,是非也已分明,雙方當事人比較愿意接受調解。因此,民事案件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如果當事人不愿意調解或者經過調解雙方當事人達不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判決。
調解的注意事項:
1按照《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除了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執行程序外,所有民事爭議案件,在當事人自愿基礎上,在庭前證據交換程序、第一審簡易程序、普通程序、第二審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中,均可適用法院調解方式結案。
2我國目前的《民事訴訟法》并未單獨對法院調解的程序做出專門規定,調解是作為審判活動的一部分散布規范在各類各級審判程序中的。
3由于調解在操作上具有相當的靈活性,我國《民事訴訟法》只對調解作了原則性規定,但調解作為一種訴訟活動,仍有其方式、步驟和順序,有其開始、進行、終結的運行過程。審判實踐中適用法庭調解時,應當嚴格遵循現行民訴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
4通過法院調解的司法實踐,我們認為,任何程序的法院調解一般都要經過開始、進行、結束三個階段。其中應注意的是調解的開始除法律規定外應以當事人申請為原則,以法院主動提出為例外;調解的地點應以選擇在法院內為宜;以達成協議而結束調解程序或未達成協議而終止調解。
5一審民事案件經調解達成協議后,除了法律明確規定的例外情況,人民法院都應制作調解文書送達雙方當事人,而二審及再審法院調解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則必須制作調解文書。在非一審法院審理中,即使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也可依據當事人的請求,依據和解協議制成調解書送達雙方當事人,或對符合條件的依當事人請求準予撤訴。
6另外,實踐中,還應盡量避免“背靠背”的法院調解方式,而應將問題擺在桌面上,雙方當事人“面對面”調解,以增加調解的透明度,真正體現雙方當事人的完全自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護士燒毀病歷如何處罰
2021-03-10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權利人通知負有什么義務
2021-01-16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的規定一月幾次,探視權的規定一年幾次
2020-11-19反抗家暴錘殺丈夫,法院會輕判嗎
2021-02-19工傷賠償程序該怎么走?
2021-01-24房子70年產權到期后怎么辦?民法典草案規定:自動續期,可免費?
2020-11-07單位不出具書面辭退證明,勞動者如何維權
2020-11-22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公司搬遷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3-09涉及到勞動爭議的檔案保存期限為幾年
2020-12-19人身保險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1-03-16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2-04房屋保險與家庭財產保險有什么差別
2021-02-23保險代理合同怎么寫
2021-01-13承包合同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3-04農村開荒地能不能建房
2020-12-21村集體以土地流轉的名義出賣農民土地怎么辦
2021-03-12賓館拆遷,可以拿到哪些補償
2020-12-15征拆簽空白協議違法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