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訴法未對是否準許撤訴之標準做出明確規定,實踐中只能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這種彈性很大的“自由裁量”為法官咨意專斷提供了“合法”的便利。在大力推進司法公正反對司法腐敗的今天,討論撤訴的標準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認為,法院應對此進行嚴格的審查,并在認為當事人之撤訴申請同時符合了以下幾個條件的情況下,才能裁定準許撤訴:
(一)、申請撤訴必須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這表明,為一項民事行為必須是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具體說來,當事人申請撤訴,須不是因為對方當事人或第三人的脅迫、欺詐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也不是因為身處困境而作出的無奈之舉,更不應是法官出于某種考慮而對當事人的要求,而應是正常情況下,當事人完全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意思表示。
(二)、撤訴必須不損害對方當事人之合法權益對方當事人“因應訴而取得之消極的確定權益”,也需要得到法律的同等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原告申請撤訴,不僅是對自己訴訟權利的處分,還將涉及到對方當事人對其權利的處分。如:原告誤以為自己是權利人而起訴,迫使被告不得不花費不菲的,不得不花費人力、財力和時間去調查取證,所有這些損失,被告將在勝訴時獲得補償,在某些特殊案件中,因其成為被告而受損的名譽也會得到恢復。但如果原告撤訴了,不公平的待遇就非常明顯了,因為這樣不但使被告失去了在這一訴訟中勝訴的機會,還會使原告逃脫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原告起訴,被告就得被動地應訴,原告撤訴,被告就得被動地退出”的局面應通過立法得到改變,當原告撤訴損害了被告之權益時,除非得到了被告的允許,否則法院應裁定不許原告撤訴。被告不同意原告撤訴的,應提出充分的根據和理由。
(三)、撤訴行為必須不違反和公序良俗原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訴法的意見第161條規定:“當事人申請撤訴……如果當事人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需依法處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準撤訴……。”結合《民法通則》第58條之規定,當事人撤訴行為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裁定不準撤訴:1、雙方惡意串通撤訴,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的。如實體法規定違法合同的處理除返還原物或賠償損失外還要追繳財產,若雙方違法,應沒收雙方所得財產,收歸國庫。所以若雙方惡意串通規避法律責任,從而損害了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時,理應不準撤訴。
歡迎大家來律霸網咨詢法律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安全事故罪與他罪區別
2021-01-09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效力
2021-02-25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會死嗎
2021-03-23贈與合同成立要件是什么
2021-02-11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有沒有效
2021-02-25在合同里約定安全免責條款有效嗎
2021-03-23網上商城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31欠錢不還開庭后如果名下沒有財產怎么辦
2021-01-09擅自將耕地改為林地如何處罰
2021-02-08購房選房知道教你選購好房
2020-11-15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煤火費勞動仲裁可追溯幾年
2021-02-11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法律規定公司要為員工購買的保險有哪些
2020-12-31車輛超載保險賠付嗎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