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由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實踐中,對于被告住所地的確定一般沒有爭議,但確定合同履行地非常復雜,爭議較多。為統一合同履行地的確定規則,使之更加明確具體,減少爭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第十八條規定了確定合同履行地的一般規則。本文整理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對此問題的司法觀點及相關案例。
最高法觀點
觀點一
民訴法解釋第十八條規定了確定合同履行地的一般規則,適用于除民訴法解釋特殊規定的租賃合同、保險合同、網絡買賣合同以外的各類合同糾紛案件。
合同履行地就是合同義務的履行地,合同義務履行地根據合同義務的履行情況,可以是一個履行地,也可以是不同的履行地。雙務合同和多務合同,當事人分別負有不同的合同義務,通常每一合同義務都有其履行地,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如是。當事人因合同義務的履行而發生合同糾紛,起訴到法院時,以合同履行地確定管轄法院的,則以當事人爭議的合同義務的履行地作為確定管轄的合同履行地。這既明確簡單,又符合糾紛管轄的最密切聯系地點的原則要求。即使是單務合同,如果存在兩項以上的不同合同義務時,也可能出現兩個以上履行地的情況。發生合同糾紛時,也要以爭議的合同義務來確定履行地。
對“爭議標的”的理解,特別注意不能把“爭議標的”等同于訴訟請求。訴訟請求在合同糾紛中,是基于合同關系主張對方承擔的合同責任的聲明。合同履行地不能按照訴訟請求種類來確定,只能依照爭議的合同義務來確定,也即訴訟請求所指向的合同義務。
觀點二
民訴法解釋第十八條規定的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是指爭議的合同義務是以給付貨幣為內容。
民訴法解釋第十八條規定的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是指爭議的合同義務是以給付貨幣為內容。
觀點三
合同確認之訴和形成之訴不能按照民訴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來確定合同履行地。
民訴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三種情形,分別針對給付貨幣、交付不動產和履行其他標的,總的來說,只考慮了給付之訴的情形。合同糾紛不僅有給付之訴,也存在確認之訴和形成之訴。單純地請求確認合同效力或者請求解除合同的訴訟,其爭議標的并非合同中的具體義務,而是合同是否有效或者合同法律關系是否解除的問題,此類合同糾紛就不能按照民訴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來確定合同履行地。對此,當事人對合同履行地有約定的,可以按照約定的履行地來確定管轄法院;對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只能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冊資本可以動用嗎
2020-11-25損害他人名譽罪判幾年
2021-01-13刑事案件律師的收費標準
2020-12-21一房二賣糾紛該怎么做
2020-12-27涉外離婚的處理原則如何規定
2020-12-09我國對支票為何不設定保證的規定
2021-03-17小區樓頂使用權歸屬誰
2021-03-16買期房應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3-04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辭退和開除有什么區別有哪些
2020-11-13返還性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20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知識
2021-01-27人身保險事故獲雙賠的正當性依據
2021-01-26打瞌睡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19轎車超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4車禍致殘的理賠項目有哪些
2021-03-11保險受益人指定和法定有什么區別
2021-03-13出租司機撞傷人反過來告保險公司
2021-01-13什么是保險經紀人
2021-03-14原保險與再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