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審錯過上訴期怎么辦
錯過上訴期有兩種補救辦法
民事申訴,是指當事人對人民法院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按照法律規(guī)定,要求人民法院重新進行審理的行為。但申訴僅是一種司法補救措施,僅是一種民主權利,而不是訴訟權利。因此,申訴與起訴是不同的:起訴和上訴是當事人的一種訴訟權利,只要符合起訴和上訴的條件,一、二審人民法院就應該受理;而申訴卻不同,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的申訴書并經審查后,須由原審或上一級人民法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集體討論決定,在多數(shù)審判委員會委員認為原審確有錯誤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再審程序,并重新組成合議庭,對案件進行再審,如果原審沒有錯誤,申訴無理,法院即通知駁回申訴。因此,申訴必須確有理由,否則,還是以息訴服判為好,省得勞神傷財。
民事抗訴,是指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jù)不足,適用法律確有錯誤,違反法定程序,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之一的,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行為。《民訴法》第186條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再審。”由此可見,如果你確有理由,還可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即可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你就可經過人民檢察院的抗訴途徑而提起案件的再審程序。案件經過再審,判決后一方或雙方不服判決,又可提起上訴,進行二審程序。
申訴有時效規(guī)定,我國《民訴法》第二百零五條規(guī)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fā)生法律效力后六個月內提出。”而檢察院的抗訴,卻未有具體時效。
總的說來,民事案件在規(guī)定的15天上訴期限內上訴最好。過了上訴期限,雖然申訴或抗訴是一種司法補救措施,但比起正常上訴來就麻煩多了,因為啟動再審程序畢竟不是當事人說了算的。
民事訴訟
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jù),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jù)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jù)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jù)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jù),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回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guī)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jù)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fā)生法律效力后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guī)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法律是利民的,不必擔心法律損害我們的利益,因為,法律的存在就是為了公民,就是為了維護公民的權利。當然,法律要服眾,就要有一系列的規(guī)定,所以要以正確的方式維護權利,不然吃虧的是自己。若您對此還有疑問,歡迎咨詢我們的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合同履行中一方被抓不算不可抗力
2020-11-12商標注冊下來營業(yè)執(zhí)照可以注銷嗎
2020-11-16什么叫保證期間
2020-11-09交通事故要求賠償怎樣訴訟
2020-12-10夫妻一方與小三約定分手費,另一方可以主張返還嗎
2021-01-15現(xiàn)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用人單位私自修改合同期限該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勞務合同書和入職協(xié)議有什么區(qū)別
2021-01-08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guī)定的
2021-03-25保險合同生效能退保嗎?怎么樣算合同生效
2020-12-13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車禍后保險公司賠償問題
2021-01-29對投保人不如實申報被保險人年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27皮革制品是否屬于保險范圍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