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地的含義
合同履行地點就是合同按照約定或者實際實施的地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那么,要確定買賣合同的管轄,就應首先確定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
特征履行地規則
此規則以當事人履行合同特征義務的地點來確定合同履行地,是目前占主導地位的評判方式。在合同約定的眾多義務中,必有一個能反映該合同之本質特征的義務,只要是雙務合同,非給付金錢義務最能反映該合同的特征,因而一般認為以此為標準確定合同履行地是適當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雙務合同,非給付金錢義務是區別此合同與彼合同性質特征的標志點,且以該特征為依據確定合同履行地。[2]如買賣合同中一般認為其特征義務應是標的物的交付,即所有權的轉移,都以該特征義務履行地作為該合同的履行地,《適用意見》第19條、《合同法》第62條、第141條、96年最高法院《關于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等都對買賣合同履行地進行了界定。加工承攬合同、財產租賃合同、補償貿易合同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等等,都是按照合同性質來確定履行地,而合同性質一般根據合同的名稱來確定,若名稱與合同中權利義務不一致的,應按合同中約定的權利義務的內容確定合同類型,再確定履行地問題。
實際履行地規則
合同履行地是指實際履行地、約定的履行地還是民法所規定的履行地,眾說分紜,理論與實踐也一直是各說各的理。最高法院關于民訴法《適用意見》中第18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操作中又分幾種情況,合同有約定且實際履行地與約定一致的,按《適用意見》18條確定管轄,合同約定了履行地,但未實際履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住所地與合同約定的履行地一致的,原則上也可以適用18條規定,而如果合同約定了履行地,實際履行地與約定的不一致,或者沒有約定履行地卻又實際履行了,又或者既沒有約定,也沒有實際履行,如何確定案件的管轄,《適用意見》中就不甚明確了。以買賣合同為例,96年最高法院《關于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的司法解釋,也強調在實際履行中雙方當事人以書面或一致認可的其他方式可以變更約定,并明確了雖有約定但未實際履行的,不依履行地確定管轄。也就是說合同只有在約定了履行地并已實際履行且約定的履行地與實際履行地又相一致的情況下,適用相關法律才無任何障礙。
如果您咨詢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質押擔保合同如何寫
2021-01-04主要責任不要諒解書會坐牢嗎
2021-01-08交通事故認定后有異議超過了三天怎么辦
2021-03-25監護人被指定后能否變更
2021-03-21外公屬于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28交通責任認定書對方不簽字怎么辦
2020-12-16公司房產抵押貸款程序是什么
2021-03-01通過房產中介買賣房屋有何風險
2021-03-18關于噪音擾民哪個部門能有效的管理
2021-03-02企業重組職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終止勞動關系領取失業保險條件
2020-12-31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內容是什么
2021-03-22傻子放火保險有的賠嗎
2021-02-12拆遷補償費要交稅嗎
2021-03-18農村宅基地拆遷怎么補償
2021-03-06什么算是拆遷范圍
2020-12-12在征地拆遷的過程中哪些是戶口賠償
2020-11-10農村和城郊房屋拆遷時,院落、圍墻和地上附著物應怎么補償
2021-03-03外地人買的城中村房屋,拆遷有補償嗎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