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辱母殺人案一審結果
此案一審由山東省聊城市人民檢察院于2016年11月21日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公訴,指控被告人于XX故意傷害罪。聊城中院于當年12月15日公開開庭對該案進行了合并審理。聊城中院隨后做出判決:被告人于XX犯故意傷害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聊城中院認為,被告人于XX面對眾多討債人的長時間糾纏,不能正確處理沖突,持尖刀捅刺多人,致一名被害人死亡、二名被害人重傷、一名被害人輕傷,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于XX故意傷害罪成立。被告人于XX所犯故意傷害罪后果嚴重,應當承擔與犯罪結果相當的法律責任,鑒于本案系在被害人一方糾集多人,采取影響企業正常經營秩序、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侮辱謾罵他人的不當方式討債引發,被害人具有過錯,且被告人于XX歸案后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刑,可以從輕處罰。
二、最高法介入辱母殺人案
據最高檢消息,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山東省聊城市于XX故意傷害案高度重視,已派員赴山東閱卷并聽取山東省檢察機關匯報,正在對案件事實、證據進行全面審查。對于-歡的行為是屬于正當防衛、防衛過當還是故意傷害,將依法予以審查認定;對媒體反映的警察在此案執法過程中存在失職瀆職行為,將依法調查處理。
根據法律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的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有權予以撤銷或變更;發現下級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案件有錯誤的,有權指令下級人民檢察院予以糾正
三、法律需要彰顯人性
僅從網絡上的反響來看,有關判決與多數民意并不同調。盡管司法并非總要跟在民意的背后,看民意“臉色”行事,甚至司法有時還需要矯正盲從的“民意”,但如果一份判決在“良善”、“公正”等基本維度上與多數民意相悖離,那相關辦案單位和人員有必要進行檢思反省。
捍衛公平正義,公檢法都有責在身。辦案者也只有讓民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才能經得起法治考驗、時間檢驗。而該案引發輿情一邊倒,說明公眾從中感受出來的公平正義分量,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讓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公平正義”,仍有不短的距離。
就此案而言,判決時如能給正常的人倫情理留下必要空間,能考慮到當面凌辱自己母親導致的精神痛苦,那判決勢必會被更多人認同。如今于-歡已提出上訴,期待山東高院的判決能傳遞人倫情理的溫度。
綜上所述,在該案的一審判決中,被告人的行為沒有被認定為正當防衛,而是被以故意傷害定罪。小編認為,這種做法有失偏頗,并沒有考慮到被告人案發時候的心理狀態,并不能讓人民群眾感到公平正義。如果您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不妨登陸我們律霸網的網站進行在線律師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