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微信掃描二維碼
無需下載,快速使用
對于涉外婚姻離婚程序,一些當事人覺得會很麻煩,因為牽涉到不同的國籍問題。那么如何處理涉外婚姻離婚程序呢?
一、涉外離婚離婚程序的處理
1、需要證件:本人戶口簿、身份證,結婚證,離婚協議,護照或旅行證件。
2、涉外自愿離婚可以到內地居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
3、如果一方不同意離婚,可以委托律師在國內起訴離婚,具體需要辦理公證委托手續。
4、沒有離婚協議,不是在國內辦理的不能辦理。
二、涉外婚姻的離婚程序
涉外離婚如果由我國法院審理,在審理程序上與普通案件的審理大同小異,這里僅就其不同之處作一介紹。
1、協議離婚
《婚姻登記條例》規定辦理離婚登記的內地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
(1)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
(2)本人的結婚證
(3)雙方當事人共同簽署的離婚協議書
辦理離婚登記的香港居民、澳門居民、臺灣居民、華僑、外國人除應當出具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證件、證明材料外,香港居民、澳門居民、臺灣居民還應當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證、身份證,華僑、外國人還應當出具本人的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國際旅行證件。
離婚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自愿離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對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2、法院管轄
(1)在國外結婚并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2)在國內結婚并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在國內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3)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我國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
(4)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3、送達
人民法院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依照受送達人所在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規定的方式送達。
(2)向受送達人委托的有權代其接受送達的訴訟代理人送達。
(3)向受送達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代表機構或者有權接受送達的分支機構、業務代辦人送達。
(4)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受送達人,可以委托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受送達人所在國的使領館代為送達。
(5)通過外交途徑送達。
(6)受送達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郵寄送達的,可以郵寄送達,自郵寄之日起滿六個月,送達回證沒有退回,但根據各種情況足以認定已經送達的,期間屆滿之日視為送達。
(7)不能用上述方式送達的,公告送達,自公告之日起滿六個月,即視為送達。
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后三十日內提出答辯狀。被告申請延期的,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4、期間
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間,不受《民事訴訟法法》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的限制。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以上內容便是關于對涉外婚姻離婚程序的處理,對于涉外婚姻離婚程序,其步驟相對一般離婚程序較為復雜,細節之處不清楚的地方最好咨詢相關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靠貨車投保后出險保險公司是否有權拒賠
2020-12-22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出口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3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對象是什么
2020-11-13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03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保險合同的中止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4保險利益都有哪些重要原則
2020-11-15買保險被騙怎么辦
2020-12-26保險法釋義第一百六十五條是什么
2021-02-05公眾責任險承保方案
2021-01-10保險代理合同范本
2020-11-21開發區能出讓土地嗎
2020-11-18高層建筑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9土地轉讓期限是多久
2020-12-29土地轉包后收益歸誰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