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投資”和“理財”并不是一回事,不能等同。理財關注的是人生規劃,是教你怎樣用好手頭每一分錢的學問,它不僅要考慮財富的積累,還要考慮財富的保障,而投資關注的是如何錢生錢的問題。因此,理財的內容比投資要寬得多,我們不能簡單地將炒股等投資行為等同于理財,而應將理財看作是一個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和過程,使人的一生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從而使自己生活無憂。
在國外,理財師的工作主要是根據客戶的收入、資產、負債等數據,在充分考慮其風險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生活方案的設計并幫助實施,以達到創造財富、保存財富、轉移財富的目的。具體為客戶理財時,理財師首先必須了解客戶的生活目標和真實的詳細信息(包括家庭成員、收支情況、各類資產負債情況等);其次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客觀的分析,一般會重點分析其資產負債、現金流量等財務情況以及對未來生活情況進行預測,經過嚴密的分析后,理財師會利用其專業知識為客戶制訂理財策劃書,并幫助客戶實施計劃。在這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與客戶溝通,定期修正理財方案的內容并進行跟蹤服務。因此,在追求投資收益的同時,理財更應注重人生的生涯規劃、稅務規劃、風險管理規劃等一系列的人生整體規劃。
過于保守忽略效益
進行合理的消費,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如將子女撫養成人并教育好等是傳統家庭理財的基本內容,“量入為出”是傳統家庭理財的基本原則。它要求家庭根據收入多少來合理安排支出的數量和結構。然而,這種量入為出的原則傾向于保守,它不能主動地面對有效投資,而僅僅從家庭消費的角度出發安排收支,因此不能對家庭財富進行保值與增值。一方面,傳統家庭理財能夠解決的僅僅是如何“將錢用在刀刃上”這類問題,始終不能擺脫“柴米油鹽”這類家庭消費型職能,所以被動的保守理財觀念很有市場。
目前,股市投資者已有數千萬,債市、匯市的投資隊伍也日漸龐大,可仍有眾多的人固守著惟一的理財方式:存錢?!熬凵吵伤?、“滴水穿石”,是他們所堅持的理財真諦。確實,在諸多投資理財方式中,儲蓄是風險最小、收益最穩定的一種。但是,目前利率水平很低,外匯存款利率更是降至“冰點”。在這種情況下,依靠存款實現個人資產增值幾乎沒有可能;一旦遇到通貨膨脹,存在銀行的個人資產還會在無形中“縮水”。存在銀行里的錢永遠只是存折上的一個空洞數字,它不具備股票的投資功能或者保險的保障功能。因此,理財專家建議,根據年齡、收入狀況和預期、風險承受能力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組成個人或家庭資產,才是理財的最佳方式。
兵力分散無暇顧及
買一點股票、買一點債券、外匯、黃金、保險,個人資產平均或不平均地分配在每一種投資渠道中。“東方不亮西邊亮”,總有一處能賺錢———這是眼下不少人奉行的理財之道。
這種撒胡椒面式的理財方式,確實有助于分散投資風險。但其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沒有足夠的精力關注每個市場的動向,結果可能在哪兒都賺不到錢,甚至有資產減值的危險。對于掌握資產并不太多的普通百姓來說,優勢兵力的相對集中,才能使有限的資金實現最大收益。當然,如果所有的余錢都買了股票,或者把全部家當都用來作房產投資,也會帶來風險過于集中的隱患。所以,套用曾獲**爾獎的著名經濟學家詹*斯。托-賓的理論,“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籃子里?!?/p>
固定資產忘算折舊
家庭固定資產包括的東西相當多,除了家具、家電外,還包括房產和裝修。我們知道,一套房屋裝修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剛裝修好時,樣子很不錯,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房屋的裝修也會變得陳舊起來。通常,賓館的裝修是按照10年折舊的,作為家庭,我們也可以以此作參考。房產本身也是要提折舊的,只不過折舊的年限長一點,通常是50年。對于自住房,提不提折舊似乎影響并不大,反正是自己住。但如果是投資性房產,靠出租賺錢的情況就不同了,不提折舊會使賬面的利潤很高,實際的收益卻很低。許多開發商就是利用大家不注意折舊這一點,在廣告上打出年收益率接近20%,以吸引投資者購房。
對于多數購房者來說,還是需要銀行貸款作支持的,這樣每月就會有一筆按揭還款。通常這筆錢被記入了成本,每月的收入中很大一塊都是還按揭的錢。但這樣處理是不夠科學的,我們可以這樣來分析,開發商在收到款和銀行貸款后,已經全額收到了房款,這和我們一次性付款沒有什么區別。房產到手后,就變成了固定資產,而固定資產是要提取折舊的。在我們的按揭還款中,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本金,另一部分是利息。本金已經體現在固定資產中了,因此,不能再作為成本了,而利息則應該算做財務費用。由于利息是按月遞減的,折舊是每個月相同的,因此,在開始幾年,費用和成本是比較高的,到后期會相對減少。
我們經常聽到周圍的人在說,去年買了一套房,今年升值了多少多少。實際上,只要房子沒出手,升得再多也是不能入賬的。因為房產升值了,絕不會只是一套、兩套升值了,肯定是周邊的房產都升值了。如果將手里的房產變現,是可以取得一定利潤的,但如果要在同樣的地區再買一套房,同樣要付出更多的資金,房產即使升值一倍,也不可能讓你的一套變成兩套房,除非是搬到更偏遠的地方去。
一哄而上盲目跟風
理財隨大流,盲目跟風。前幾年,股市的賺錢效應使得不少百姓渴望“快速致富”,在這股潮流中,我們常??梢钥吹阶C券公司有許多老年人,他們可能把所有的養老金都投資于股市,而不理會風險。隨著理財新品的不斷推出,我們還可以看到類似一哄而上的現象。
從家庭理財的角度來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在每個階段中,人的收入、支出、風險承受能力與理財目標各不相同,理財的側重點也應不同。因此,我們需要確定自己階段性的生活與投資目標,時刻審視自己的資產分配狀況及風險承受能力,不斷調整資產配置、選擇相應的投資品種與投資比例。
投資房產忽視風險
追求短期收益,忽視長期風險。近年來,在房價累積漲幅普遍超過30%的市況下,房產投資成為一大熱點,“以房養房”的理財經驗廣為流傳,面對租金收入超過貸款利息的“利潤”,不少業主為自己的“成功投資”暗自欣喜。然而在購房時,某些投資者并未全面考慮其投資房產的真正成本與未來存在的不確定風險,只顧眼前收益。
其實,眾多的投資者在計算其收益時往往忽視了許多可能存在的成本支出,如各類管理費用、空置成本、裝修費用等。同時,對未來可能存在的一些風險缺乏合理預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投資者在投資房產時必須作深入的研究分析,事先作好心理準備,不要有太高的奢望,也不要期望能長期獲利,因為房產投資存在九大風險,即:金融制度變動造成的借款風險;不能賣掉的流動性風險;通貨膨脹率高于房產收益率的風險;利率變動風險;法律風險;商業風險;環境風險和災害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時一方可以分割對方的住房公積金嗎
2020-12-01高級法院和最高法院的行政案件管轄范圍
2021-03-16銀行卡被公安凍結銀行能解除嗎
2021-01-09醉酒駕駛有案底嗎
2021-01-22坐公交車受傷誰承擔責任
2020-12-18未成年人侵權監護人擔責嗎
2020-12-25合同及附件約定不同法院管轄怎么處理
2021-02-21交通事故調解書范本
2021-02-23簽訂合同認購書效力
2021-03-09怎么認定房屋中介欺詐
2020-11-13為何用人單位不愿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21-02-23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成立小型勞務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7上海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22020員工勸退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4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人壽保險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1-12產品責任險應該由誰來投保最合理
2021-03-25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