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為能力鑒定。能夠以自己的行為依法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從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資格。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三種情況: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法人的行為能力由法人的機關或代表行使。
隨著我國法制的健全及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司法鑒定中相關民事行為能力的鑒定逐漸增多。有關民事行為能力評定的主要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為更好了解民事行為能力法醫精神病學鑒定現狀,現對92例民事行為能力法醫精神病學鑒定案例進行分析。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簡言之,民事行為能力為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提供了現實性。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獨立地以自己的行為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我國《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我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年滿18周歲。18周歲是我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于年滿16周歲而不滿18周歲,但是
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并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事行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從事行為的人,即使年滿18周歲,也不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鑒定委托,司法鑒定機構不得受理:
(一)委托事項超出本機構司法鑒定業務范圍的;
(三)鑒定事項的用途不合法或者違背社會公德的;
(四)鑒定要求不符合司法鑒定執業規則或者相關鑒定技術規范的;
(五)鑒定要求超出本機構技術條件和鑒定能力的;
(六)不符合本通則第二十九條規定的;
(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情形的。
對不予受理的,應當向委托人說明理由,退還其提供的鑒定材料。
對于你提出的“民事行為能力司法鑒定書是怎樣的”問題,律霸網小編已經整理出來了,民事行為能力司法鑒定書是對民事行為能力進行鑒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有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程序違法怎么辦
2020-12-01行政訴訟維持判決之作出必須同時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4取證算盜用隱私嗎
2021-01-12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有繼承權嗎
2021-01-16船舶確權之訴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5交通肇事責任認定多久出來
2020-11-25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父母打孩子致輕傷要坐牢嗎
2020-12-11車輛沒過戶怎么簽免責合同
2021-03-04效力待定合同未作表示視為拒絕追認嗎
2021-01-02解除合同單位是否要支付補償金
2020-11-30繼承權公證程序有哪些
2020-11-11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在學校被傳染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7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及缺失
2021-01-22人身保險理賠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