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分裂癥及其他精神病性
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癥患者違法行為占司法精神病學總數的第一位。一般來講,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疾病發作期出現違法行為,且作案行為與精神疾病直接相關時,評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處于發病期,但作案行為與精神癥狀不直接相關,或不完全緩解期及殘留期評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處于穩定緩解狀態者評定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3]。作案動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參考因素。在幻覺妄想即“病理動機”支配下作案評定為無責任能力;現實動機支配下作案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有的既有現實因素,又有病理成分,一般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有的作案沒有明確動機,如一青年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將路過其門前的一名未曾見過面的小學生一刀殺死,鑒定時他自己也說不清為什么這樣做,不明動機事實上是喪失了辨認和控制能力,評定為無責任能力。行為能力的評定原則和責任能力的評定原則大體上相同。偏執性精神障礙等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的責任能力、行為能力及其他相關能力的鑒定可以參照精神分裂癥的鑒定原則進行。心境障礙中抑郁癥患者的暴力行為近年來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抑郁癥患者可發生所謂的“擴大性自殺”,是由于病人存在強烈的自殺觀念,又出于對配偶或子女處境的同情和憐憫,認為自己無能為力和不忍心遺棄親屬,因而在自己自殺前殺死親屬而后自殺。在責任能力評定上,具有抑郁妄想綜合征的抑郁患者對自己的行為往往喪失辨認能力,一般判定無責任能力;而具有焦慮癥狀(或激越性)的抑郁患者對自己的行為往往具有辨認能力或辨認能力下降,一般應視為有責任能力或限定責任能力。
2.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及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在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腦病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喪失了對自身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出現違法犯罪時,評定為無責任能力。腦器質性精神疾病、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也表現為慢性腦病綜合征和精神病性癥狀,表現類精神分裂癥、抑郁狀態、類躁狂狀態,達到精神病性程度,如果作案行為與精神疾病直接相關時,評定為無責任能力,程度較輕的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表現為人格改變者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部分從輕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表現為智能障礙者參照精神發育遲滯評定責任能力。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常見形式為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急性酒精中毒后由于出現意識障礙,辨認和控制能力均受到損害,容易出現違法犯罪行為。普通醉酒狀態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因為在飲酒前被鑒定人就應預見飲酒后可能出現的后果;復雜性醉酒一般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酒精中毒性腦病、酒中毒性妄想癥、酒中毒性幻覺癥等,由于其病情達到精神病性程度,參照精神分裂癥鑒定原則進行評定,一般評定為無責任能力和無行為能力。
3.精神發育遲滯
精神發育遲滯在我國司法精神病鑒定中居第二位,僅次于精神分裂癥。精神發育遲滯患者辨認和控制能力削弱,容易接受暗示和教唆而犯罪,也容易受到人身侵害。女性患者常因被強奸或誘奸而要求鑒定其行為能力和性防衛能力,以明確施加侵害的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責任。一般參照智商結果予以評定。智商在34分以下者為無責任能力,35~49分者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智商在50~69分者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行為能力評定原則大體相同。應該指出的是,智商測定不應是我們評定責任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唯一依據,應結合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綜合評定。
4.人格障礙和性心理障礙
狹義的人格障礙指反社會性人格障礙。反社會性人格障礙者缺乏正常的道德倫理觀念,行為具有沖動性,容易出現違法犯罪行為。生物學研究發現這類人的大腦成熟延遲,皮層警覺性低下,腦電節律變慢,表明腦功能不良。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對自己的行為仍有充分的辨認能力;而且人格障礙的程度越嚴重,反社會性就越強,對社會危害性越大,醫療措施難以奏效,必須給予強制性處罰措施,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對曾有腦部疾病病史和腦損傷病史、腦電圖或腦影像學檢查有明顯異常者,可以酌情評定為有(部分)責任能力,但應嚴格掌握。
各類性心理障礙者一般現實檢驗能力并未受損,未喪失是非辨別能力,對自身的所作所為能夠清楚地評價,一般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戀尸癥、性施虐癥等,因其社會危害性較大,法律上往往從重處罰。
分類診斷
在醫學各個領域,疾病的分類是隨著知識的更新而不斷變化,精神醫學亦是這樣。關于大腦的功能及其受環境和其他因素影響的生物學機制是非常復雜的,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關于大腦生理功能的知識仍然少得可憐。很多研究證實精神疾病已經能夠比較可靠地互相鑒別,但標準的診斷系統還是需要越來越完善。
美國精神病學會于1952年出版了《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DSM-Ⅰ),最近新版是1994年出版的DSM-Ⅳ。此分類是根據癥狀(即由病人所說和所做來反映其思維和感受)和病程把精神疾病進行歸類。
《國際疾病分類》(臨床用)第9版(ICD-9-CM),由世界衛生組織出版,其中精神疾病診斷標準與DSM-Ⅳ相似。這說明某些精神疾病的診斷已變得比較規范,并且在世界各國都很一致。
在診斷方法上也有新的進展,一些新的腦影像學技術,如計算機體層攝影(CT)、磁共振成像(MRI)、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后者可以測量特定腦區的血流量(見第60節)。這些影像技術已被用來衡量正常或異常的腦結構和功能,使科學家們能夠深入了解精神病病人和正常人的腦功能狀況。對精神疾病進行分類的研究,使其診斷標準變得更為嚴謹和精確。
精神衛生司法鑒定的認定分類上述作出了詳細的回答。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變更協議
2020-11-30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03工傷鑒定有什么用,工傷鑒定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22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幾年有效
2021-02-18商標侵權行為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62020年上海專利申請詳細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26已婚男所立將財產贈與同居女友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0-12-25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司法解釋
2021-01-26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單位辭退多久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4服務外包和勞務派遣的意思一樣嗎
2020-12-15肖X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
2020-11-12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拒賠案件
2020-12-27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是什么
2021-01-01保險理賠后次年保費一定會上漲嗎
2021-02-21什么人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20樓市火爆使財政收入增加
2020-11-19公租房拆遷中,戶口在內的人都可以得到補償嗎
2021-03-23茂名茂南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2-20茂名電白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