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應當出庭作證,但警察應以什么身份出庭作證呢?這恐怕也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我們認為,警察應以證人身份出庭作證,以證人身份出庭作證的警察可以稱之為警察證人。
中國刑事訴訟中的證人是一個亟待重塑的概念。如何科學界定證人的含義以及正確理解警察與證人之間的關系應該弄清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1、證人所知道的案件情況是否包括程序性事實?
一般認為,作為證人的重要前提是其必須知道案件情況。顯然,這里的案件情況應當包括實體性事實,但是否包括程序性事實呢?答案應當是肯定的。其理由主要有:
(1)刑事訴訟過程既是一個適用實體法的過程,也是一個適用程序法的過程,而適用程序法的過程必然產生程序性事實。
(2)就案件本身而言,它是一個程序法上的概念,如果沒有立案、偵查、起訴、審判等程序,那么,犯罪分子實施的犯罪行為由于沒有受到國家機關的追訴而只能作為過去發生的事情存在而不具有任何訴訟意義。如已過訴訟時效的犯罪行為。
(3)程序性事實有時可能成為控辯雙方的爭議事實,法官應對此予以查清而不能置之不理。否則,會對是否正確定罪量刑產生一定影響。如不對偵查人員的刑訊逼供行為予以澄清,就難以判斷被告人口供的真實性,進而對被告人是否定罪量刑也無從談起。案件情況包括程序性事實這一命題對警察作證有何關聯呢?這一命題的重要意義在于它為警察出庭就某些程序性事實作證找到了理論依據,實際上警察出庭作證的主要任務就在于對偵查行為的合法性予以說明,以防止偵查人員所取得的證據因為是非法手段獲得的而遭到排除。試想,如果只允許證人就實體性事實進行證明,那么,一些影響定罪量刑的程序性事實根本無法查清,因為在一些情況下,某些偵查行為只有其實施者本人知道。
2、警察作證是否屬于“自我證明”?
中國證據理論一般認為,與本案審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人不應該成為證人,由此,推導出訴訟當事人不能作為證人對待,以免其有偏見性的證言導致錯判。否則,就是違反“不能自我證明”這一法理。如果警察能夠出庭作證豈不是造成偵查人員既偵又證?這會不會導致錯案?客觀上講,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是若轉換一下思路,這種擔心就大可不必了。
(1)不可否認,偵查人員作為證據的提供者,他既是取證行為的實施者又是取證行為的見證者。所以,從警察作證的內容上看,他的確是在就自己的取證行為作證。但是,偵查人員不是訴訟當事人,他在法庭上作證本質上是為了支持公訴人的控訴,或者是為了滿足辯方質證權的需要。雖然警察作證有時會導致對己不利的后果,如因非法取證而受到的行政處分等,但他對控訴本身能否獲得成功并不承擔責任。
(2)就算警察作證是“自我證明”,但它提供的證言像其它證據一樣也要受到法庭的審查判斷之后才能采信。因此,冤假錯案的產生并不在于誰作證人而是在于證明內容的謬誤。難道“不自我證明”就能避免錯案?
3、警察作證是否違反回避這一訴訟法理?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9條規定,擔任過本案證人的偵查人員應當適用回避。學術界普遍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偵查人員如果在本案中曾擔任過證人,為本案提供過證言,就有可能對案件事實或案件的實體結果產生先入為主的預斷,無法再客觀、冷靜地收集證據,從而導致不公正。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合理的。主要理由如下:
(1)從訴訟發展過程來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問題要經過法庭審理之后才能最后確定,而等案件移送到法庭審判時,偵查人員實際上早已完成本案的偵查任務,不可能發生身份競合情形。也就是說,在法庭審理階段,警察的偵查人員身份與證人身份處于分離狀態,或者說是,警察的身份已由偵查階段的偵查人員轉換為審判階段的證人。因此,以偵查人員不能身兼二任為由反對警察出庭作證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看到警察的身份可以發生分離或者轉換這一規律。
(2)偵查人員的職責就是收集證據,至于是否客觀公正要到審判階段受到法官的司法審查之后才能予以評判。如果因為偵查人員可能無法客觀地收集證據而使其回避,那么偵查人員適用回避的情形遠遠不止這些。照此推理下去,偵查人員是不是都要適用回避?正如有人指出,刑事司法公正從偵訴人員回避做起,實際上是把偵訴人員均視為案件的處理者,混淆了作為刑事訴訟一方的偵訴人員與刑事訴訟裁決者之間的界線。
(3)在特殊情況下,如在偵查人員跟蹤、盯梢、誘惑偵查過程中,往往只有偵查人員和犯罪嫌疑人在現場,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不供罪又讓偵查人員回避而不出庭作證,那么勢必會放縱犯罪。
綜上所述,從本質上講,警察以證人身份出庭作證具有合理性,但應當對我國訴訟中的證人概念予以重新認識和界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套房政策認定標準
2021-01-22火車臥鋪砸死人如何處理
2021-02-23相鄰關系與地役權有什么區別
2021-03-02酒駕輕微事故車子要扣多久
2021-03-14贈與財產屬于夫妻共有嗎
2020-11-29小區衛生差可以拒交物業費嗎
2020-12-29女方想離婚男方不愿意該怎么做
2021-01-25合同法中債務可以抵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租房如何挑選中介公司
2020-12-28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競業限制協議蓋公章有效嗎
2021-02-21勞動報酬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6返聘工資爭議可以仲裁嗎
2021-02-07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保險合同的成立意味著什么
2021-03-19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2020-11-30淺議損失補償原則在人身保險中的運用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