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短信怎么作為證據使用
手機短信作為證據使用,應當庭出示,并將短信內容、發(收)件人、發(收)時間、保存位置等相關信息予以書面摘錄,作為庭審筆錄的一部分。舉證方也可自愿申請短信公證,并將公證文書作為證據出示。經過法院審查核實符合證據"三性"要求的手機短信,可以作為定案依據。
在法庭上對這類證據的審查內容包括:
(1)審查發、收件人(姓名及手機號碼)以及發送、接收的時間;發、收件人與案件當事人之間的關系;
(2)審查手機短信的位置是否出現變動,發出(收到)的信息是否仍在發(收)件箱中;
(3)審查手機短信的內容是否完整,與其他證據是否有矛盾,與待證事實是否有關聯;
(4)必要時可申請鑒定或向電信運營商作調查。
但因短信、微信存在易刪改的特性,還存在運營商不提供個人隱私信息等問題,一般情況下不宜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應結合其他證據予以補強。
由于真實性存疑,法官很少直接依據此類短信、微信截圖認定案件事實。但如果雙方對此短信、微信聊天內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或者該截圖經過了公證,則該電子數據基本能滿足作為證據使用的真實性要素。
但除真實性要素外,舉證人仍須證明該證據與本案具有關聯性,即證明短信、微信、電子郵件中另一方的真實身份。如2012年出臺的《辦理保全互聯網電子證據公證的指導意見》第四條四款規定,當事人申請保全網上聊天記錄、電子郵件的,公證人員應當告知其如果不能證明對方的真實身份,則保全的電子信息可能不具有證據效力。
為破解此類證據關聯性障礙,當事人在簽合同時,最好能做個約定,明確某個微博或微信等賬號為其所有,表明該賬號的發言即為其真實意思的表示。
綜上,人們日常使用的短信、微信、電子郵件等電子數據是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但是須符合證據三性的要求,其關鍵點在于必須確定該電子數據本身的真實性并核實數據收發主體的真實身份以滿足案件關聯性要求。
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質的律師咨詢服務,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辭退簽字了還能仲裁嗎
2021-02-12公司法關于分紅的規定是什么
2021-01-17小車與自行車相撞,自行車受傷了誰的責任
2021-02-05二級傷殘標準
2021-02-15要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起訴離婚
2020-11-25交通事故鑒定收費標準
2020-12-16裝修合同工期延誤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1無權代理合同是否可以繼續履行
2021-02-20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勞動合同和退休返聘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1-22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實習期沒工資轉正要壓工資嗎
2021-03-23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建筑工程保險的承包方式
2021-01-13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駕駛員下車修理受傷仲裁委裁決保險不賠
2020-11-19車險理賠的常見問題律師解析
2020-12-12死差益與死差損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4承包合同糾紛算什么類型的案件
2020-11-22個人土地承包合同書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