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為一名基層法院的審判員根據今年所承辦結理的12件刑事自訴案件的情況分析,由于當事人舉證不力,缺乏證據或證據效力差,證據間矛盾多并且無法排除,嚴重影響著自訴案件的立案、審理、裁決,也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如有的當事人不從自身舉證不力去認識問題,反而責怪法院沒有保護自己;有的當事人則四處上告、上訪或反復纏訴,造成了一些不安定因素。
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一)部分當事人僅提供了基本的證據,如有合法權益被侵害的客觀事實但沒有相關證據或因種種原因無法提供證據,以致起訴證據不足,不符合立案條件而未予立案。
(二)部分案件雖有自訴人受侵害的客觀事實存在,卻無相關證據印證,致使受損害一方難于在訴訟中取勝。
(三)有的案件在訴訟過程中,雙方反復申請補充證據,開庭審理一次又一次,反而導致證據間矛盾越來越多、案情越來越復雜,變成了難案、積案。
(四)個別案件由于取證不及時,訴訟不及時以致被告方尋機外出躲避,有的案件起訴時被告人已下落不詳;有的起訴后被告人畏罪外逃,案件無法審理,被迫中止。
(五)相當一部分當事人文化程度低、法律知識欠缺,不知何為證據,怎樣舉證。以筆者所在的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近三年審結的自訴案件情況為例,當事人身份為農民的占72%,文化程度為小學或小學以下的占72%,知道權利被侵犯可以找公安派出所、檢察院、法院的占100%,知道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占40%,知道訴訟需提交證據的占13%,在13%的當事人中,知道什么是證據,怎樣提供證據的幾乎為0.由此可見,要由當事人自行提供較為充分的證據,確實有現實困難。當然,自訴人可以委托代理人,被告人可以委托辯護人,但在農村經濟尚不富裕的情況下,有的案件本身就僅為幾尺土、幾棵菜、小雞啄了幾粒谷子這樣的小事引起,當事人如何舍得出幾百元乃至上千元錢請人代理、辯護呢?事實上,有的當事人確實還比較貧困,根本就請不起律師,只是求人寫一張訴狀,眼巴巴望著法院能有個了斷,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六)部分當事人、證人及代理人、辯護人素質較差,導致證據不夠客觀、真實,甚至提供偽證。打官司,都想贏,但靠什么贏,由于素質的差異,在認識和作法上就各有不同。有的當事人靠拉關系、請吃喝、拉攏一幫人為其作證;有的當事人不善于拉關系或人緣差,找不到人作證;有的證人不顧客觀事實,抹不開情面,或為貪圖小恩小惠,歪曲事實,作假證;有的證人明明知情卻裝不知情,不愿作證;有的證人因文化低,對作證的法律責任不了解,沒有對所作的證據材料過目,取證人也未征求證人對證言記錄的意見,擅自寫上“記錄無誤”字樣,讓證人糊里糊涂捺上指印;個別代理人、辯護人得人錢財替人消災,按需取證,隨意增刪、改變證言。特別是證人到庭作證并未形成一種制度,證人出庭作證率極低,絕大多數證人根本不會到庭作證,法院也無強制證人出庭作證的措施。
(七)因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當事人無法舉證。有的自訴案件,因證據本身的原因或當事人、代理人能力不及,無法收集有關證據。如由有關機關掌握的證據材料,限制個人查閱、提取的有關資料。當前最普遍的是,醫院的住院病歷、手術記錄、公安派出所調查取得的第一手證據材料,需通過組織及檔案部門查找的資料等,這些證據,如果苛求必須由當事人提供,必然造成“證據不足”的結局。
要解決好自訴案件證據舉證的問題,切實解決好自訴案件的立案、審理及至最終裁決的關系,筆者認為應重視并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加強對當事人舉證責任的宣傳、教育。
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已經實施多年了,但確有一部分群眾特別是地處農村或邊遠山區的群眾并不了解刑訴法的基本內容,也不清楚該怎樣提起刑事訴訟,如何運用事實、證據和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除了這些地方的人群文化低以外,法律宣傳力度和深度不夠也是重要原因。法院、司法局等部門過去在對基層調解組織、基層干部進行培訓、指導中,重點主要放在民事糾紛的預防、調解處理上,而帶掃除法盲性質的普法教育,又多集中在公訴刑事案件、治安違法案件,如掃黃打非、禁毒、鏟除農村流氓惡勢力、打擊搶劫、強奸、盜竊、賭博等方面。今后,應對自訴案件的預防、調解及訴訟要求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一方面可以通過基層調解組織,將一些自訴案件以和解的方式解決在訴訟之前,另一方面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加強群眾對自訴案件性質、訴訟要求的了解,接受舉證責任教育,增強舉證意識。
二、立案審查時,對“起訴證據不足”應區分情況作出不同的處理。
l、當事人有能力舉證的,告之應自行舉證及該案的舉證范圍、訴訟時效等規定,使之在一定時間內,主動、積極地取得相應的證據,順利進入訴訟。
2、當事人有舉證能力,但又對如何舉證不甚清楚的,應當指導其通過正當途徑和合法方法取得證據。有的自訴案件起訴時,自訴人有合法權益被侵害的客觀事實,但缺乏相應的證據,在處理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一種做法是以證據不足,不符合受理條件,讓當事人就此打道回府;另一種做法是審查訴狀后,針對當事人訴狀或口頭陳述的案件事實、訴訟請求,指點當事人應提供哪些證據,在什么時間內完成取證,其所訴案件的訴訟時效為多長等,讓當事人經過努力,在起訴階段提供能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或在立案后,通過補充證據來解決證據不足的問題。第二種作法,更合符現階段大多數自訴人文化低、法律知識欠缺的客觀情況,有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減少因證據問題不能立案而產生的纏訴和上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的,還要承擔違約責任嗎?
2021-02-16賣家索回小產權房買家可要求補償
2020-11-07北京精神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兩個公司合并怎么處理
2021-02-10能不能打電話自首、電話通知到案是自首嗎
2021-02-19勞務分包合同是否需要約定保證金
2020-11-14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違約責任是財產責任嗎
2020-12-15房屋預售應有哪些步驟
2021-03-12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加班工資不按國家規定發該怎么做
2020-12-08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索賠發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交強險保險理賠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2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保險合同理賠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0-12-19保險人可以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嗎
2021-03-0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4負責保險業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哪一個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