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構成是什么?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為商業秘密權 ( 商業秘密權利人對商業秘密所擁有的合法權益 ) 以及受國家保護的正常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
本罪侵犯的對象是商業秘密。所謂商業秘密,依《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本條第 3 款之規定,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 二 )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反不正當競爭法律法規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1 、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 、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 、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 三 )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依本節第 220 條之規定,單位亦能構成本罪主體。
( 四 ) 主觀要件
本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為人有意識地通過多種手段侵犯商業秘密。過失不構成本罪。至于行為人出于何種動機而實施犯罪,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只是量刑時可考慮的情節
二、侵犯商業秘密行為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以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1995年11月23日發布)指出,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根據法律和合同,有義務保守商業秘密的人(包括與權利人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個人,在權利人單位就職的職工)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在實踐中,第三人的行為可能與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
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隨之建立起來,那么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也是會有一定的商業秘密,如果有任何的公民或者企業利用非法手段竊取他人的商業機密后,不僅會給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巨大的傷害,同時也是會給社會的治安和秩序造成危害。
商業秘密保護的對象是什么?
侵犯商業秘密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當時沒報警過幾天報警可以嗎
2021-03-03黑戶可以當擔保人嗎
2020-12-15非法行醫罪的刑罰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2020醫療技術事故是什么意思
2020-12-02股權眾籌有什么發展
2021-02-27專利費用繳納的方式有哪些
2021-02-10哪些財產屬于夫妻個人財產
2021-01-27協議管轄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13民事發回重審幾次為限
2021-01-15什么是仲裁委托代理人
2021-01-06以格式條款簽訂得到合同叫什么
2020-12-13噪音擾民的時間規定
2020-11-30訂立勞動合同有哪些程序
2020-12-17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工傷請假最長多久
2020-11-28貨物運輸保險合同過期后貨物被盜能否獲得賠償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1-01-21汽車改裝線路自燃保險公司進行賠償嗎
2020-12-05全權代理有怎樣的效力
2021-02-19農村開墾出來的荒地可以辦理流轉嗎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