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法定證據之一,證人證言在我國司法和執法活動中得到廣泛運用。同樣,在刑事訴訟活動中,證人證言也是最常用的證據,幾乎每一案件的認定都不可缺少。證人因其對案件有關情況的感知或有所傳聞,又因其是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與案件和案件處理結果沒有切身利害關系,所以,一般來說,證人證言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或被害人陳述更為客觀、真實、可靠。基于以上特點在刑事訴訟中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證人證言受證人主客觀因素影響,具有可變性特點,易成為控辯雙方爭論的焦點,在認定上也易產生較大的分歧,因而如何正確審查判斷證人證言,在刑事訴訟中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就證人證言的審查判斷闡述一家之言。
一、證人證言審查判斷的內容
在大多數情形下,只要證人對有關事物的特征和概況能夠感知,具備能夠正確表達感知的能力,就能發揮直接證據的證明作用。但是證人所提供的證言,它是人的思維意識的產物,這種主觀意識受人的客觀存在的環境所影響和制約,這種影響和制約是來自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威脅、利誘、嫉恨、報復等等。因此,這些主客觀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必然導致證人證言在內容上有真有假,在用作定案的根據時必須認真進行審查判斷,辨其真偽,還案件真實情況的本來面目。應注意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審查判斷:
1.審查判斷證人的資格。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對證人資格的考察主要是從生理和作證能力兩方面進行的,具體應了解證人的年齡、身體狀況,性格、心理,受教育的條件和程度以及對事物的感知、記憶和表達能力等,這些因素都對證人能否作證及作證能力的強弱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國刑訴法雖然沒有對證人的年齡做出明確的限制規定,但對于證人作證能力的認定,還應根據案件的復雜程度、證人智力發育程度等綜合加以判斷。對某些重要證人的作證能力,必要時可以進行鑒定。
2.審查判斷證人提供證言時有無受到外界影響,是否愿意如實提供證言。一方面應審查證人證言的收集是否合法,有無采取收買、欺騙、威脅、刑訊等非法手段逼取或騙取證言,另一方面應審查證人主觀上是否有意作偽證或隱匿罪證,是否受到當事人及其利害關系人的利誘、指使或威脅。如存在上述情形,則有關證人的證言即不具有證明效力。
3.審查判斷證人證言的來源。主要應查清證人所作的證言內容是親眼在場目睹,還是間接獲取,不能以證人的主觀臆想或道聽途說作為定案的根據。
4.審查判斷證人證言的形成過程,以判斷證據證明力的大小與強弱。證言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主觀能動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感知、記憶和陳述過程,由于證人的生理、心理、受教育程度等等情況各不相同,因此證人對發現的客觀事物加以再現的表達能力也各不相同,這種表達能力與證人的語言文字水平和邏輯思維能力及模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凡語言文字水平高的證人一般都能客觀、準確地表達案件的事實情況,而邏輯思維強的證人就能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緊扣問題的實質部分,清晰地展現案件的原貌,使其證言具有較高的證據價值。反之,證人在作證時語言表達能力差,用詞不當,邏輯思維混亂,顛三倒四,導致證言內容含糊不清,令人費解,將極大地削弱其證據力的強度。
5.審查判斷證人證言的內容。主要應審查證人證言所表達的內容與案件事實之間有無關聯性,以及證人證言與其他證據之間有無矛盾之處,證人證言與被確認的案件事實之間是否相互吻合,有無矛盾之處。如果證人證言與案件事實本身并無關聯,即使在內容上是符合客觀事實的,也無證據價值。當證人證言與其他證據出現矛盾,或者與已發生的案件事實相抵觸時,應結合其他證據相互印證,必要時還要依法補充收集證據。6.審查認定證人與案件當事人或案件本身是否有利害關系。證人與當事人有親屬、朋友、同事、同學等關系,或者存在相互敵視的對立關系,就有可能影響證人證言的客觀真實性,對上述證人所提供的證言,必須嚴格核實,根據不同情況作具體分析,慎重使用。
二、證人證言審查判斷的方法
1.對單個證言所表達的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判斷其是否合乎情理、邏輯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種判斷方法也稱為“甄別法”,是對單個證據進行審查認證的常見形式。即審查主體對證言所表達的內容結合全案事實及其他證據,進行全面分析,考察其與案件有何種聯系、證明得了哪一事實,證言所反映與案件有關的事實是否符合人之常理,是否符合客觀事物發生、發展和變化的一般過程,有無違反邏輯,綜合加以識別和判斷,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
2.將證言與案件事實及其他證據進行對比,判斷彼此之間是否存在矛盾。任何一個證據都無法借助自身來證明其真實性、可靠性,只有與其他證據結合起來,加以綜合分析、判斷,才能確認其真偽。通常情況下,對某一案件事實的認定,僅憑審查某一證據是否具有真實性、可靠性,是無法達到確認案件事實的。這就要求辦案人員在判斷證人證言時,不僅要將此種證據與彼種證據進行對照比較,而且要將證人證言與案件事實聯系起來加以考察,分析證言與證據之間、證言與案件事實之間有無矛盾,審查證言對案件事實的證明方向是否一致,最終全面評價證言的證明力。
3.在法庭審理中,當庭進行詢問和質證。證人證言必須經過法庭審理和當庭質證,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如果證人不能出庭或者拒絕出庭,未出庭的證人的證言宣讀后經當庭質證屬實,也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總之對證人證言應緊扣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判斷,使據以定案的證人證言能客觀地揭示案件真實情況,還事實于本來面目,為查清案件事實,準確適用法律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障刑事訴訟活動順利進行,使無罪的人不受追究,犯罪分子得到法律公正的制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婆出軌小孩撫養權怎么判
2021-02-01民事訴訟申訴的范本怎么寫
2021-01-09保障性住房做抵押貸款嗎
2021-01-21后讓與擔保是否屬于抵押權
2021-03-26質疑產品質量誰舉證
2021-01-22判過刑的又醉駕算是累犯嗎
2020-11-12我國最新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0-11-16變更勞動合同時可以要求漲工資嗎
2020-11-19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擔保合同無效怎么處理
2021-03-04合同法關于單方終止合同的條件
2020-11-13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0-12-02雇傭關系賠償有免責嗎
2020-11-21學校為什么不能建集資房
2020-12-27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怎么確認勞動關系
2021-01-10雇傭關系可以隨意解除嗎
2020-11-29投保后可以享有的服務有哪些
2020-12-23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特點
2021-01-28人身保險有哪些特殊性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