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商業秘密的保護可以分為積極的保護和消極的保護兩種。積極的保護又稱為事前保護,即建立相應的保護制度,防患于未然。消極的保護又稱為事后保護,即 當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出現后,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就要運用各種法律武器,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根據目前的法律規定,企業在商業秘密被侵 犯后,可以得到的法律救濟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民法救濟
民法上的救濟請求權就是基于合同或者侵權行 為,要求違約人或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根據合同的約定,當事人如果違反了合同中相關的保密條款,即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企業可以根據保 密合同的約定,或要求商事仲裁或進行訴訟,要求對方賠償相應的損失,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如果有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并給企業造成嚴重 損害后果的,企業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和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2、勞動法救濟
勞動者在合同訂立、合同履行與合同終止后,違反企業保護商業秘密的規章制度。勞動合同中的保密條款、保密合同或者競業禁止合同約定,給企業造成損失的,企 業可以依據勞動法的規定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請求違反上述約定的勞動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法定期內向人民法院起 訴。
3、行政法救濟
行政法的救濟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管機關,對侵犯商業秘 密行為的處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暫行規定》,當企業認 為其商業秘密受到侵害,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查處侵權行為,如侵權人侵權行為成立,其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企業因損害賠償問題也可向工商行政管理 機關提出調解請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進行調解。企業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損害賠償。
4、刑法救濟
根據刑法第219條的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處罰金。如果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的行為比較嚴重,給企業造成嚴重損失,企業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自訴或向公安機關控告,要求立案偵查。追究侵權人的 刑事責任,并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相應的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質押的車輛能借給別人嗎
2020-11-25仲裁委員會的待遇如何
2021-02-01發律師函有什么用
2021-03-19著作權法中的延伸性集體管理是否合理
2021-02-28房產抵押擔保協議
2020-12-17公司注銷后債權債務怎么處理
2020-12-21消防行政處罰的決定程序是什么
2021-02-10如何行使合同解除權
2021-02-22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共同財產
2020-11-30小孩在商場受傷怎么理賠,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1-01-05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勞務合同甲方需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4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企業能辭退哪些員工
2020-12-21勞動仲裁員聘任期是幾年
2021-02-18勞動監察大隊和勞動局是一回事嗎
2021-02-14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交通意外險賠多少錢
2021-01-19產品責任險條款(國內)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