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商業秘密的保護可以分為積極的保護和消極的保護兩種。積極的保護又稱為事前保護,即建立相應的保護制度,防患于未然。消極的保護又稱為事后保護,即 當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出現后,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就要運用各種法律武器,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根據目前的法律規定,企業在商業秘密被侵 犯后,可以得到的法律救濟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民法救濟
民法上的救濟請求權就是基于合同或者侵權行 為,要求違約人或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根據合同的約定,當事人如果違反了合同中相關的保密條款,即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企業可以根據保 密合同的約定,或要求商事仲裁或進行訴訟,要求對方賠償相應的損失,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如果有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并給企業造成嚴重 損害后果的,企業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和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2、勞動法救濟
勞動者在合同訂立、合同履行與合同終止后,違反企業保護商業秘密的規章制度。勞動合同中的保密條款、保密合同或者競業禁止合同約定,給企業造成損失的,企 業可以依據勞動法的規定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請求違反上述約定的勞動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法定期內向人民法院起 訴。
3、行政法救濟
行政法的救濟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管機關,對侵犯商業秘 密行為的處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暫行規定》,當企業認 為其商業秘密受到侵害,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查處侵權行為,如侵權人侵權行為成立,其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企業因損害賠償問題也可向工商行政管理 機關提出調解請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進行調解。企業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損害賠償。
4、刑法救濟
根據刑法第219條的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處罰金。如果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的行為比較嚴重,給企業造成嚴重損失,企業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自訴或向公安機關控告,要求立案偵查。追究侵權人的 刑事責任,并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相應的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告無法證明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27樂清市檢察院依法批捕“女孩滴滴順風車遇害案”犯罪嫌疑人鐘某
2021-01-01三級戊等醫療事故應賠償多少錢
2021-03-10醫療糾紛和解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04代持股東是否承擔公司責任風險
2021-01-14網絡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0-12-10交通責任認定書對方不簽字怎么辦
2020-12-16遭遇空頭支票時怎么辦法官支招
2020-12-10小學生在校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5公司非破產清算有哪些操作流程及要點
2020-11-18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
2020-11-15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對方逃逸醫藥費對方保險公司給嗎
2021-01-02不計免賠特約條款如何使用
2021-02-15有關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幾個基本
2020-12-21國有林地承包經營有什么規定
2021-02-27劃撥土地轉讓合同如何生效
2020-12-01房屋拆遷產權置換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