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作為一種抽象性質的法律規定,包含了高科技的核心技術,若保護好了此種類型的權利,將使得本國有了進軍國際市場的基礎,故而一般來說,各國都會制定相關的法律規定,從而使得本國的知識產權得到保護。各國的保護體系存在著差異,美國知識產權雜志的保護規定是怎樣的呢?
一、美國知識產權雜志的保護規定是怎樣的?
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立法層面、行政層面、司法層面。
(1)立法保護。美國國會所制定通過的聯邦法律,按國防、外交、內政、商務、勞工、農業、運輸等事務逐一編集成為不同編目的《聯邦法》(United States Code),共五十編,而其中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包括:第35編的專利法及第15編的商標法。因此,美國對知識產權的立法保護,是在聯邦層面上的統一立法,雖然各州都有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地方立法,但其與聯邦法精神并不相沖突。
(2)行政保護。行政保護,主要體現在知識產權的行政管理方面。承擔這一職能的是,隸屬于商務部的專利商標局,主要負責商標、專利的申請,對專利申請的審核、授權以及專利文獻的管理等。從申請到批準,專利需要經過18個月,而商標是15個月;商標的保護期是14年,而專利的保護期根據類別不同起算日也不同(美國專利包括發明專利、植物專利、設計專利,前兩類專利的保護期從1995年6月8日起已改為:自專利申請日或最早申請日起20年,設計專利的保護期為授權日起14年)。
(3)司法保護。如果說行政保護是事前的授權保護,那么司法保護則是事后的救濟保護。美國對知識產權的救濟保護,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聯邦與州多層次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是版權、注冊商標、專利、植物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侵權案件的初審管轄法院。二是三個政府部門負責知識產權的行政保護。美國商標專利局對知識產權糾紛進行行政處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根據《美國關稅法》第337條款對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進口商品案件擁有管轄權;美國海關有權對進入美國的假冒商標的商品或盜版商品實行扣押。三是知識產權的仲裁保護。美國于1925年制定了仲裁法,1926年成立了仲裁協會,通過調解仲裁方式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
二、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
近幾十年來,美國根據國家利益和企業競爭的需要,對專利法、版權法、商標法等傳統知識產權法律不斷地進行修改與完善,擴大了保護范圍,加強了保護力度。目前,美國已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美國主要的知識產權法規包括:
在專利法方面,1996年美國國會修改了《專利法》,1999年又頒布了《美國發明人保護法》,確立了專利先發明制度和1年的寬限期保護制度以及早期公開制度。2011年9月1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美國發明法案》,修改了美國現行專利法。此次美國專利法改革提案主要涉及六個方面的內容,即:
(1)實體方面:將先發明制改為先申請制、取消現有技術的地域限制、調整寬限期的適用范圍、調整最佳實施方式的公開要求、取消在國外完成的發明作為現有技術的限制、調整關于先用權的規定。
(2)修改專利授權后的重審程序:取消雙方再審程序,設立授權后重審程序和雙方重審程序。
(3)修改專利申請授權程序:調整發明人宣誓或聲明的有關要求、允許發明人的受讓人提交專利申請,以及允許第三方在專利審查期間提交現有技術等。
(4)美國商標與專利局被賦予更大的財政自主權和設立衛星局。
(5)優先審查及對小型實體的扶持措施:對國家有重要意義的專利要有限審查;對小型實體的收費應適當減免。
(6)專利訴訟及其管轄爭議較大,此次修改未太多涉及,只是涉及了故意侵權的判定條件,錯誤標識的處罰,取消各州法院對專利、植物品種保護或版權的法律訴訟的管轄權,賦予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對專利或植物保護的上訴的獨有管轄權等。
在商標法方面,早在1870年美國就制定了聯邦商標法,現行商標法是頒布于1946年的蘭哈姆法,規定了商標使用在先原則,即商標的先使用者獲得商標法律的保護。如果能夠提供使用在先的證據,商標即使沒有注冊,只要處于使用狀態同樣可獲得法律保護。此外,美國商品的外形、聲音、顏色、味覺均可申請注冊商標,并分成商品商標、服務商標、證書商標和集體標志4大類。對侵害商標專用權行為,不但要賠償有形損失,而且還要賠償無形資產損失。1996年,美國開始實施《美國聯邦商標反淡化法》,對著名商標又進行了更為嚴格的保護,規定了著名商標的保護和使用的原則,以及混淆、抵毀行為的法律責任等內容,解決了與互聯網域名有關的商標淡化問題。
在商業秘密保護方面,美國一直把對商業機密的保護列為各州法律調整的范圍。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互聯網的廣泛利用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使美國越來越重視對商業秘密的保護。1996年,美國制定了《聯邦商業間諜法》,把盜竊商業信息行為列入刑事責任問題,這是美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最為嚴厲的法律。
此外,美國制定了保護其國內企業和國家利益的知識產權保護條款,即“337條款”。“337條款”是美國關稅法中的第337條款的簡稱。“337條款”主要是用來反對進口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侵權和不公平競爭行為,特別是保護美國知識產權人的權益不受涉嫌侵權進口產品的侵害。隨著美國對外貿易政策從“自由貿易”向“保護貿易”轉變,“337條款”已經成為管制外國生產商向美國輸入產品侵犯知識產權的法律規則和單邊制裁措施。
一則立法,這是最基礎的方面,且根司法存在著相似性,再則就是行政方面,在違反相關的法律規定之后會受到行政處罰。但是最為基礎的,應該是增強民事主體保護自己權益的意識。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不容忽視
侵犯網絡知識產權的方式有哪些
知識產權法和民法的有什么關系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生父不同意可以改姓嗎
2021-01-03子女拒付贍養費怎么辦
2020-11-21反擔保合同的保證期間多久起算
2021-03-05在超市摔倒的賠償責任是怎樣
2020-12-14連帶責任后房產贈與有效嗎
2020-11-09如何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2-22勞動合同變更書需要兩份嗎
2021-01-21勞動合同主體變更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08事實勞動關系追訴時效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延長
2021-02-06百萬意外保險如何選
2020-12-20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保險實務中的保險人說明義務是什么
2021-01-09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買保險一個月后查出病來有無賠償
2021-01-30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網銷保險為何如此受熱捧
2021-02-06一旦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16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追償的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