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贈與合同的舉證責任是怎樣的
簡單的“誰主張誰舉證”可能并無法概括所有的舉證責任,也適用于大多數贈與合同的舉證責任,在具體的案件中更是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如下所述:
由于主觀舉證責任需要法官在具體審判程序中,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加以確定并不斷轉換,因此無需在法律規范中預先加以規定,法定的舉證責任通常都是客觀舉證責任。
在司法實踐中,法官要脫離證據去推定一個事實只能基于三種情況:
1、法律對推定的明確規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五條關于對證據持有方作不利推定的規定。
2、根據日常生活法則進行推定。
3、法律擬制。比如在行政行為經合法的公告送達期滿之后,視為相對人已經知道其內容。
《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了行為責任。并未明確規定結果責任,但在理論上可以通過體系解釋等法律解釋方法來加以確認。
(1)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第3條指出:“下列證據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上述證據經人民法院調查,未能收集到的,仍由負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首次肯定了結果責任,只是不夠明確。
(2)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該條規定了兩種意義的舉證責任,前者指當事人的行為責任,后者指在事實真偽不明時,主張該事實的當事人承擔不利訴訟后果的責任,即結果責任。在先行立法的司法解釋中,它首次明確的肯定了民事舉證責任具有雙重含義,彌補了民事訴訟法的不足。但是該條除行為責任繼續適用民事訴訟法第64條“誰主張誰舉證”的分配規則外,對于結果責任并沒有確立起一般的分配規則。所以,它仍非結果責任的分配原則。
二、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是指原、被告等當事人之間發生爭議的事實,在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的情況下,由誰承擔敗訴責任,即后果責任。承擔這個責任的當事人首先負有提供證據的責任。通常情況下,舉證責任由行政機關負擔,在特殊情形下或根據法律規定,原告也負有少量的舉證責任。因此,原告主張,被告舉證,是行政訴訟舉證責任分配的基本原則。
對于舉證責任一直存在一種觀點,即當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舉證不能時,就推定另一方當事人主張的事實成立,這種觀點是對舉證責任的誤解。大陸法系通常將舉證責任劃分為主觀舉證責任和客觀舉證責任,主觀舉證責任是當事人應當對自己主張的事實提供證據予以證明,而客觀舉證責任則是當案件事實無法查清時,由負舉證責任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不利的裁判后果。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贈與合同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簡單的“誰主張誰舉證”可能并無法概括所有的舉證責任,也適用于大多數贈與合同的舉證責任,在具體的案件中更是有不同程度的改變。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餐飲服務許可證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1-23離婚后 夫妻債務應共同償還
2021-01-26資金拆借定義以及要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10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11當事人對合同履行地未做約定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0-11-23集資房的風險隱患
2020-11-12申請強制執行收費標準
2021-03-22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對方沒保險怎么辦
2021-02-26大學生在校外自殺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8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
2020-11-15保險受益人依法討回賠償金
2021-02-21廣西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1-22投保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保險欺詐包括哪些行為
2021-02-24新手上路車禍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05保險收展員的主要職責
2021-02-07離婚后,對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應怎么處理
2021-03-07土地出讓合同能否保全
2021-01-21對拆遷補償方案有意見可以提嗎,不采納怎么辦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