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復議的期限一般應當在三日內
申請回避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一項訴訟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該法條規定了法院作出回避決定的期限,也明確了法院作出復議決定的期限,均為當事人提出申請的三日內,但該法條并沒有明確當事人申請復議的期限,只規定了“接到決定時”,因為規定不明,很可能造成法官在適用過程中產生隨意性,也不利于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一是需對“接到決定時”的規定進一步明確。該規定不明給審判實踐帶來困惑。筆者所在法院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一起民事訴訟案件中,當事人對審理該案的審判員申請回避,法院在開庭前作出決定,駁回了當事人的回避申請,但沒有告知當事人應該在什么時間提出復議申請,當事人直到在開庭時才對決定申請復議,法院此時也沒有馬上作出復議決定,被申請回避的審判員因此不停止參與案件的審理,為此,當事人在庭審中不配合進行法庭調查,而是花大量時間在陳述審判員應該回避的事實及理由,導致庭審難以進行。在這過程中,法院的做法都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但是從中我們也看到了諸多不合理的地方,導致當事人對法官的不信任,影響了司法效率和公信力。
二是當事人申請復議的期限不宜過短,“接到決定時”如果是指當時或者當日,不利于保護當事人訴訟權利。法院對當事人的回避申請是經過審查相關證據或者當事人的陳述,查清是否有回避的法定事由之后才做出決定的,因此掌握相關事實是作出決定的前提,當事人想要推翻該決定,必須提交新的證據證明,而要讓當事人在“接到決定時”立刻或當天就拿出新的證據幾乎就不可能,即使當事人當天能提出復議申請,最大的可能就是再次被駁回。因此,對“接到決定時”的理解不應該是當時或者是當日。
三是對“接到決定時”當事人申請復議的期限不宜過長。申請回避是訴訟當中的一個程序問題,是否應當回避的相關事實相對與其他問題較容易認定,如果將申請復議的期限設定得過長,不利于提高訴訟效率。
綜上,為了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也為了法院更好地開展工作,筆者認為應該明確規定當事人申請復議的期限,個人認為規定當事人若對回避決定不服的,應當在收到決定之日起三日內申請復議較為合適。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事故后第三方不肯賠償怎么辦
2021-01-17股東大會律師鑒證需要多少費用
2020-12-08村里簽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7出現死亡是否構成醫療事故
2021-01-19散播公民隱私如何處理
2020-11-11擔保人被拉黑怎么解決
2020-11-29非訟案件怎么審理
2021-02-22一審可以是終審嗎
2020-12-04能不能打電話自首、電話通知到案是自首嗎
2021-02-19有酒駕記錄對信用有什么影響嗎
2021-01-29租賃合同中簽訂長期如何界定
2020-11-21賣房合同代理簽字成立嗎
2021-02-06雇傭關系買保險嗎
2021-03-01被告如何申請房屋保全
2021-01-21應該如何挑選房屋中介
2020-11-26醫護被無故裁員該如何維權
2020-12-192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2-21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二)
2021-02-16汽車丟失保險公司理賠手續
2021-01-20什么情形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