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在訴訟中陳述的事實被告承認的還舉證嗎
一般情況下,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對原告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原告對該承認部分無需舉證,但是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也就是說案件涉及身份關系的,即使被告對原告陳述的事實表示承認,也無法免除原告的舉證責任。
什么是自認
自認是指當事人對不利于自己事實的承認。它分為訴訟中的自認和訴訟外的自認。訴訟中的自認是指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實的承認。同時,自認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自認包括自認和自白,也就是包括了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兩人領域,廣義的自認包括訴訟外自認和訴訟中自認,狹義的自認僅指在民事訴訟中的自認。本文僅就狹義的自論作論述。據此,自認是指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提供了不利于自己的證據和陳述,或者對他方當事人的主張表示認可或接受。
自認制度的歷史發展
早在西周時期,民事訴訟中就存在一種稱作“供辭”的證據方式,依規定當事人在進行訴訟時,首先必須宣誓以保證證辭的真實性和嚴肅性,而后才開始進入審理判決。由于履行了宣誓儀式,證辭即具備了法律拘束力,因而不許更改。西周時期,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要收費,原告和被告必須親自到庭并繳納保證金,才能使訴訟得到受理,敗訴方所繳納的保證金則被沒收充公。如果一方不到庭或拒不繳保證金,就是承認自己無理,要判為敗訴。
自認的構成條件與限制
根據現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要構成一項自認,必須具有以下四項條件:(一)自認的主體只能是當事人;(二)自認的內容是承認對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不利于己的事實為真實;(三)自認必須為明確的意思表示;(四)自認適用范圍為那些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民事案件,主要適用于涉及財產問題的案件。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不適用自認。
一般情況下,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對原告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原告對該承認部分無需舉證,但是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也就是說案件涉及身份關系的,即使被告對原告陳述的事實表示承認,也無法免除原告的舉證責任。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怎么合法轉讓
2021-03-03保管人承擔賠償責任條件有哪些
2020-12-15掛車未投交強險,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7審查合同包括哪幾個方面?
2020-12-10安徽省2013年交通事故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2021-03-02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
2021-03-04在國外結婚可以在中國領結婚證嗎
2021-01-27民事法律規范都包括哪些
2021-02-10倒車輕微碰撞算是肇事嗎
2021-01-29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復核申請書范本如何寫
2020-11-14冷暴力算校園欺凌嗎
2020-11-13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什么重要性
2021-02-18因死亡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有嗎
2020-12-05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抵押合同有期限嗎
2021-01-16老人遺產女兒能分嗎
2021-02-12福利房和集資房有什么不同
2021-03-08壽險分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0-12-21保險合同的效力會出現哪些情形
2021-03-13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