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因為沒有回復微博留言,被起訴到法院。遭遇這樣莫名其妙的訴訟,估計林*可的心理陰影面積是巨大的,什么仇什么怨呀?不回微博也要被起訴。其實,在現實中,特別是實施了立案登記制度以來,這樣的奇葩訴訟還真不少。有夫妻因買不買一瓶保健品而起訴離婚;有人起訴“大眼睛”演員趙-薇“在電視中瞪他”;有人甚至編造離奇情節來狀告某單位、某媒體……
怎么解決奇葩訴訟問題呢?
目前我國法律規定了,予以立案的情形包括:(1)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依據,屬于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2)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行政訴訟,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3)屬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證據證明應當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被害人告訴,且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屬于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4)生效法律文書有給付內容且執行標的和被執行人明確,權利人或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屬于受申請人民法院管轄的;(5)賠償請求人向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等作出的賠償、復議決定或者對逾期不作為不服,提出賠償申請的。
而有“(1)違法起訴或者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的;(2)訴訟已經終結的;(3)涉及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國家安全、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破壞國家宗教政策的;(4)其他不屬于人民法院主管的所訴事項。”情形的則不予立案。
這樣的規定,其實太過于籠統,非法律專業人士會很慢把握。要想解決奇葩訴訟這一問題。有關司法部門有必要給立案登記制打個“補丁”,明確合法合理訴訟的邊界,并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民眾正確認識和使用立案登記制,知道哪些事能訴訟,哪些事不能訴訟。同時應該對“不予登記立案”的范圍進一步完善細化,也可以結合訴訟實踐,對不予立案的情形進行具體列舉,還可以仿效指導案例發布制度,定期發布一些“奇葩訴訟案例”,對民眾進行逆向指導。最后建立懲罰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對于濫訴、虛假訴訟等情形要給予一定的懲罰!
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是一件好事,但是每個人在享有相應權利的同時,也應當對行使權利的后果承擔責任。打官司不是兒戲,希望大家慎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居關系能否申請保護令
2021-01-21交通事故訴前鑒定后多久立案
2021-03-10未成年能不能構成特別累犯
2021-01-25上下班途中工傷賠償多少
2020-12-10民法總則對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24超市購物車需要1元才能用是否侵權
2021-02-09故意傷害罪的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7法律中規定的雇傭關系是怎樣的
2021-03-21未成年的房產可以用于父母抵押嗎
2021-03-26集體組織所有權有哪些
2021-01-11現在購房是好時機嗎
2021-01-10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流程有哪些
2020-12-28試用期勞動合同怎么寫
2021-01-13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什么樣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2020-12-23交強險保險理賠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2保險理賠金額如何證明
2021-02-03無證駕駛致人死傷保險賠嗎
2021-02-03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