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對證人作證作了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當事人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只要知道案件情況的,就可以作為證人。
一、基本要求:
1、證明的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健康狀況相適應。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3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2、證人能夠客觀陳述親身感知的事實。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7條規定,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用其他表達方式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二、作證的形式:
1、書面證言或視聽資料或雙向視聽傳播技術手段
《民事訴訟法》第72條規定,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6條對“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作了具體規定,是指(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以上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2、出庭作證
《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涉及證人出庭作證具體操作程序的規定有3條(分別是第54條第一、二款,第55條,第58條)。具體程序是:
(1)、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10日前提出申請,并經人民法院許可;
(2)、人民法院準許的,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并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后果;
(3)、證人出庭后、作證前,審判人員要告知其作證的權利和義務;
(4)、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補償費在村集體內部如何分配
2021-01-14侵權責任糾紛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2-27非法集資法人不知情會受罰嗎
2021-03-13機動車未經登記是否取得物權
2020-12-20公交車下客時人被撞責任認定標準
2021-02-25什么是遺贈扶養協議 ?
2020-11-24老年人的立遺囑權應該如何保護
2020-11-18精神暴力是否納入家暴的范疇
2021-01-23沒撫養過的養母能否主張贍養費
2020-12-20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黑龍江省農村宅基地面積標準是多少
2021-02-25擅自將耕地改為林地如何處罰
2021-02-08什么是單位集資房
2021-02-17單位調崗調職調薪勞動者要如何應對
2021-01-18如何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
2021-03-02“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人身保險的索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