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人指定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行不行
債權人應當經過債務人的同意,成立契約,并且第三人也接受。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第三人不是合同的當事人。這種合同的主體不變,仍然是原合同中的債權人和債務人,第三人只是作為接受債權的人,因此,第三人不為合同當事人。
(2)合同的當事人合意由第三人接受債務人的履行。這種合同往往是基于債權人方面的各種原因,所以,債權人應當經過債務人的同意,向第三人履行的約定而生效力。
(3)債務人必須向債權人指定的第三人履行合同義務,否則,不能產生履行的效力。
(4)向第三人履行原則上不能增加履行難度和履行費用,如果增加履行費用,可以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而是債權人的原因所致,債務人并無過錯,故從公平和誠實信用的角度講,應當由債權人承擔增加的費用。
怎么區分債權轉讓與向第三人履行
1、債權轉讓債權轉讓又稱“債權讓與”,是指在不改變合同內容的合同轉讓,債權人通過債權轉讓第三人訂立合同將債權的全部或部分轉移于第三人。債權全部讓與第三人,第三人取代原債權人成為原合同關系的新的債權人,原合同債權人因合同轉讓而喪失合同債權人權利,債權部分讓與第三人,第三人成為合同債權人加入到原合同關系之中,成為新的債權人,合同中的債權關系由一人變數人或由數人變更多人。新加入合同的債權人與原債權人共同分享債權,并共享連帶債權。
2、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是涉他合同的一種。我國《合同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的,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又稱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是指當事人約定,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義務,第三人因此直接取得請求權的合同。比如,投保人和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約定保險人向作為第三人的被保險人、收益人履行,而被保險人、收益人直接享有保險金請求權。保險合同即為最典型的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債權人指定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行不行”問題進行的解答,債權人應當經過債務人的同意,成立契約,并且第三人也接受的,可以要求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下班回到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1-31房屋漏水怎么鑒定
2020-11-11政府違法征收土地怎么辦
2021-02-15我國對支票為何不設定保證的規定
2021-03-17不安抗辯權的行為表示方式是哪些?
2020-12-09遺囑執行人有哪些職責
2021-02-27找車拉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9怎樣與房屋中介簽合同
2021-02-21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競業限制合同無章有效嗎
2021-02-27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處理
2021-03-11受害方能否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賠款
2021-01-11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肇事車駕駛員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1-03-25拆遷權益糾紛能否訴訟
2021-02-01拆遷補償方案就是最終的補償了嗎不能再提高了嗎
2020-11-17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按戶口算還是按面積算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