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無效致第三人損失連帶責任
合同無效時致第三人損失的連帶責任主要是因為合同的無效是雙方當事人對第三方造成的,所以需要根據自己對第三人造成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因此,如果合同當事人并非惡意串通而損害第三人利益,并不必然導致合同無效。但是,如果因為合同的簽訂、履行等造成第三人損失的,當事人需要承擔責任,賠償當事人的損失。
合同無效賠償損失注意事項
1、正確界定損失與締約過錯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無因果關系不應判定過錯方承擔賠償責任。
因果關系是使人對某種損害結果或不法事態負民事責任的條件。自古以來法律演進所形成的一個普遍觀念是:除非法律另有特別規定,一個人對不是他造成的損害不承擔法律上的責任。民法的因果關系理論本質上乃是客觀地、公正地確定責任歸屬的問題,以避免濫施懲戒和轉移責任。運用因果關系理論,當事人一方超出合同約定履行的部分所造成的損失與無效經濟合同的訂立和履行如果不具有因果關系,不能由締約過錯方承擔民事責任。在審判實踐中,無效經濟合同糾紛大多是因一方未能按照無效經濟合同中的某些條款履行而引起的。
2、正確界定損害賠償責任的范圍。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16條規定:經濟合同被確認無效后,“有過錯的一方應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但是,原《經濟合同法》對有過錯的一方對無過錯的承擔損害賠償的范圍,沒有作出具體的規定。相應的行政法律、規章以及司法解釋,也沒有界定,由此導致司法實踐中做法不一。在單方過錯致經濟合同無效的情況下,確定有過錯方對無過錯方損害賠償的范圍,應當明確無過錯方損害賠償的利益的性質。合同損害賠償的利益分為履行利益和信賴利益。履行利益,又稱積極的契約利益,即因契約履行所得利益。信賴利益,又稱消極的契約利益,即因信賴契約有效所受的損害。由于一方當事人的過錯致合同無效而蒙受重大不利的無過錯方,其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內容應當是,而且只能是信賴利益。如德國學者耶-林指出:“當事人因自己過失致使契約不成立者,對信其契約為有效成立的相對人,應賠償基于此項信賴而生的損害”。我國臺灣地區立法也認為契約無效,相對人所得請求賠償的范圍“自以因信賴契約有效所受之損害為限”。
通過小編的整理可以知道,合同無效時致第三人損失的連帶責任主要是因為合同的無效是雙方當事人對第三方造成的,所以需要根據自己對第三人造成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以上就是律霸網小拜年為大家總結的相關知識,如果您還有什么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在線的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安全事故股東有什么責任
2021-02-02財產保全后會面臨什么法律風險
2020-11-20格式免責條款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31催告書的時限是多少天
2020-11-27商業銀行出租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0-11-12抵押物變現后怎么提存
2020-11-15擔保合同能口頭簽訂嗎
2020-11-10二手房過戶后抵押擔保需要多久
2021-01-28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停崗留薪人員年限到了后還能回原單位上班嗎
2021-01-15了解人壽保險的訴訟時效和免責事由
2021-02-13家庭財產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海洋運輸貨物有幾種保險
2020-12-08對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0集體土地承包轉讓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1-03-17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有什么限制和原則
2021-01-18農村房屋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3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按城市房屋算還是按農村房屋算
2021-02-23拆遷房房屋補償款貨幣化安置怎么征收契稅
2020-12-02被拆遷人通過什么途徑表達利益訴求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