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訴訟一般以外國人,涉外企業等為主體,我國關于涉外訴訟有著明確的規定,而且涉外訴訟的原則往往成為我們進行訴訟的依據,那么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下面是律霸網站的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涉外訴訟的原則有哪些的總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行政原則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在涉外行政訴訟中的外國人、外國組織應享有和承擔與中國公民、組織同樣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1、基于國際法的規定。
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是國際上的“ 國民待遇原則”在訴訟中的反映。“國民待遇原則”要求本國公民享有的權利,也應同等地賦予本國境內的外國人,它體現了國家之間的平等、友好關系,是國際交往中的一項重要規則。
2、基于憲法的規定。
我國現行《 憲法》第3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合法權利和權益。”其中包括了外國人和外國組織在訴訟活動中的合法權利和權益。
(二)對等原則
涉外行政訴訟中的對等原則是指外國法院如果對我國公民和組織的行政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我國便采取相應的限制措施,以使我國公民和組織在他國的行政訴訟權利與他國公民和組織在我國的行政訴訟權利對等。
1、這一原則之適用于外國對我國公民或組織的行政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情況下,它不適用于權利的賦予。
2、所謂訴訟權利的限制,是指我國公民在該國所享有的訴訟權利低于該國公民的普遍標準。
3、對等原則并未賦予我國人民法院首先限制外國公民和組織訴訟權利的權力,相反,從立法旨意上來說,我國立法是不允許這樣做的。
(三)適用國際條約原則
國際條約是各個 締約國在國家之間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友好協商確定相互權利、義務的各種條約或協定。國際條約是各個締約國都必須遵守的。
(四)使用中國通用語言文字的原則
涉外行政訴訟的審理活動應當使用中國的通用語言文字。依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應當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的語言、文字,當事人要求提供翻譯的,可以提供,費用由當事人承擔。
換言之,無論作為當事人的原告是哪國公民、組織,抑或是無國籍人,在中國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均使用中國當地法院通用的語言文字,原告的語言障礙可以通過翻譯解決。
(五)涉外行政訴訟的原告必須委托中國律師代理訴訟的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73條規定,涉外行政訴訟的原告(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行政訴訟,委托律師代理訴訟的,應當委托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機構的律師。世界各國為實現國家主權,保證司法管轄權的統一行使,一般都不允許外國律師在本國開展律師業務。我國也不例外。
二、刑事原則
(一)主權原則
主權原則即追究外國人犯罪適用中國法律的原則,是涉外刑事訴訟程序的首要原則。
1、外國人、無國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刑事訴訟,一律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程序;享有外交特權和司法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外交特權和司法豁免權作為主權原則的延伸,是正常國際交往中平等互惠原則所決定的。
2、依法應由我國司法機關管轄的涉外刑事案件,一律由我國司法機關受理,外國司法機關無管轄權。
3、外國法院的刑事裁判,只有經我國人民法院按照我國法律、我國締結和參加的有關雙邊協定和國際條約的規定予以承認的,才在我國境內發生應有的效力。
(二)信守國際條約原則
即公安司法機關處理涉外刑事案件時,在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同時,還須兼顧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根據條約的規定履行相應的義務。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中有關于刑事訴訟程序具體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中可以看到,一方面在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同國內法發生沖突的情況下,優先適用國際條約的有關規定,另一方面,我國參加或締結國際條約時聲明保留條款,對我國司法機關沒有約束力。
(三)訴訟權利同等原則
訴訟權利同等原則,指外國人在我國參與刑事訴訟,依法享有與我國公民同等的訴訟權利,承擔同等的訴訟義務。
這既是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上的“國民待遇“原則在涉外刑事訴訟中的體現,也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我國長期堅持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相應貫徹。在司法實踐中,既不應盲目排外,給予歧視性待遇,隨意剝奪或限制外國訴訟參與人應享的訴訟權利,也不應盲目崇外,給予特殊待遇,賦予外國訴訟參與人超出我國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此外,如果外國法律和司法機關對我國公民在該內國不實行訴訟權利同等原則,而實行歧視或限制的,則我國司法機關可以取對等原則,對該外國所屬的訴訟參與人在我國進行刑事訴訟時相應地要予以歧視或限制。
(四)使用我國通用語言和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使用本國通用語言文字進行訴訟,是各國立法通行做法,也是獨立行使國家司法主權的重要體現,因而也是我國涉外刑事訴訟的指導原則。
依據這一原則,在我國涉外刑事訴訟中全部訴訟活動的進行和司法文書的制作,都必須使用我國通用的語言、文字。外國訴訟參與人向我國司法機關遞交訴訟文書、外國司法機關請求我國給予司法協助應當附有中文譯本。
為方便外國人參與訴訟,利于查明案情,切實維護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益,應根據外國訴訟參與人的要求為其提供翻譯。其中對外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尤其如此。而我國司法機關為外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制作、提供或送達的訴訟文書為中文本,并附有其通曉的外文譯本,譯本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對訴訟文書的理解與執行,以中文本為準。翻譯費用一般由外國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擔;但如其無力承擔翻譯費用,則應免費為其提供譯員幫助。
(五)指定或委托中國律師參加訴訟原則
律師制度是一國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只應在本國領域內適用,不應延伸于國外。一個主權國家也不允許外國司法制度在其領域內干涉它的司法事務,這也是主權原則的重要體現。所以一國的律師通常只能在其本國內執行律師職務。在涉外刑事訴訟中,根據司法解釋,外國籍被告人委托律師辯護的,以及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自訴人委托律師代理訴訟的,應當委托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資格并依法取得執業證書的律師。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為其指定辯護人。
三、涉外民事訴訟原則
(一)適用我國訴訟法的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237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涉外民事訴訟,適用本編規定。本編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其他有關規定。
(二)國際條約優先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23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三)司法豁免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239條:對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的外國人、外國組織或者國際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辦理。
(四)委托中國律師代理訴訟的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241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需要委托律師代理訴訟的,必須委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律師。
(五)使用我國通用語言文字的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人民法院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應當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的語言、文字。當事人要求提供翻譯的,可以提供,費用由當事人承擔。
綜上所述,涉外訴訟包括行政、刑事以及民事等三類大原則,知道和了解相關內容有利于大家再進行相關訴訟的時候更好的維護自身合法利益。律霸小編的介紹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如果您對以上內容還存在任何疑問,您可以上我們律霸網站進行更加詳細的咨詢,專業律師將為您詳細解答。
涉外民事訴訟管轄的種類有哪些
涉外離婚訴訟程序是怎樣的
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民在扭送犯罪嫌疑人過程受傷如何處理
2020-11-12醫療鑒定許可證過期如何處罰
2021-01-10國有資產的拍賣程序介紹
2021-02-16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2020-12-10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勞動關系客體包括什么
2021-03-18工傷申請應該歸哪個仲裁委管轄
2020-12-10用人單位可以隨意延長工作時間嗎?
2021-02-21保險合同有什么客體要件
2021-02-19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三)
2021-01-02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什么叫地下保單
2021-03-18被保險車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8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保險索償手續如何辦理
2020-11-23承包地可以隨便棄耕嗎,棄耕承包地的現象該怎樣處理
2021-02-10農村機動地能買賣嗎
2021-02-12承包土地多少錢一畝,土地承包合同
2020-11-26單位福利房遇到拆遷,職工可以獲得拆遷補償嘛?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