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是注重品牌的社會,品牌價值極容易變現。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商標的保護和利用,但是不正當競爭引發的各種對品牌的侵用和盜用和各種商標合同糾紛越來越多。面對這種情形,如何正確看待商標利用和保護,如何解決商標合同糾紛從而維護自己的利益,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商標合同糾紛定義
商標合同糾紛是指當事人之間就商標的權利歸屬、轉讓、許可使用和商標代理等事宜所訂立的合同而發生的糾紛。一般包括商標權轉讓合同糾紛、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糾紛和商標代理合同糾紛。商標合同糾紛的種類:
1、商標權轉讓合同糾紛是指商標所有人與受讓人就商標權的轉讓所訂立的合同而發生的糾紛。
2、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糾紛是指商標所有人與被許可人就商標的許可使用所訂立的合同而發生的糾紛。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包括獨占使用許可合同、排他使用許可合同、普通使用許可合同。
3、商標代理合同糾紛是指商標所有人與商標代理人就辦理商標注冊申請及其他有關商標事宜所訂立的合同而發生的糾紛。
二、面對商標合同糾紛如何解決
新《商標法》規定了商標合同糾紛自行協商解決的程序,其目的一是鑒于有些侵權行為僅僅侵犯了注冊人的利益,并未給他人帶來損害,注冊人自行協商,可化解因此產生的爭議。二是可適當減少商標糾紛當事人為解決糾紛所投入的精力。三是當事人通過協商減少商標案件數量,使執法部門更有效地利用好現有的執法資源。
但應當注意,自行協商的商標侵權糾紛首先是未構成刑事犯罪行為的糾紛,對以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為主業且數額達到犯罪立案標準的行為人,必須追究刑事責任。其次,自行協商解決的糾紛案件,其侵權行為一般情節比較輕微,后果不嚴重,可以免予行政處罰,即行政責任可予以免除。第三,對侵權行為的查處主要目的是保護權利人的民事權益不受侵害,協商解決即意味著權利人自己已經認為未對本權利造成危害或者危害后果不嚴重,從而放棄了對侵權人追究民事責任的權利。
按相關法律規定,對于解決侵犯商標權的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第六十條 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后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一條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第六十二條 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違法嫌疑證據或者舉報,對涉嫌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詢問有關當事人,調查與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有關的情況;
(二)查閱、復制當事人與侵權活動有關的合同、發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對當事人涉嫌從事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活動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
(四)檢查與侵權活動有關的物品;對有證據證明是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使前款規定的職權時,當事人應當予以協助、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在查處商標侵權案件過程中,對商標權屬存在爭議或者權利人同時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標侵權訴訟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中止案件的查處。中止原因消除后,應當恢復或者終結案件查處程序。
第六十三條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人民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
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注冊商標許可使用費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三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總而言之,當商標合同糾紛影響范圍僅限于當事人之間且不構成刑事犯罪的條件下,可以優先選擇雙方協商解決;當對某些條件無法達成一致時或商標合同糾紛影響面廣,或已構成刑事犯罪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提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介入調查。
注冊商標權取得日是哪天
商標權糾紛管轄是哪個,怎么確定商標權糾紛管轄法院
商標權是無形資產嗎,有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勞動監查,勞動監察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31單位查閱配偶護照,是否侵犯隱私
2021-02-28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有哪些
2020-11-26調解離婚如果不同意需要本人去嗎
2021-03-22贈與合同受贈方不知道成立嗎
2021-03-18放棄繼承權將不會產生代位繼承
2021-01-01不寫離婚協議能離婚嗎
2020-12-31能一次性給贍養費嗎
2020-11-29小額民事訴訟可以不開庭直接判決嗎?
2020-12-04工傷鑒定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2021-01-10香港人和內地人結婚手續
2020-12-22承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5年后的房產贈與還要交稅嗎
2021-01-06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認定
2020-11-25競業限制不限地域是否違法
2020-12-26公司部門解散可以辭退員工嗎
2021-02-19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及險別
2021-01-27保險違約責任條款有哪些
2021-03-16什么是保險合同,保險合同具備什么特點
2020-12-20按揭貸款需要交保險嗎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