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6日,最高院對2010年頒發的司法解釋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進行了修正,并通過了《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限制消費若干規定》)。此次修正最突出的亮點就是對被執行人從限制高消費延伸到一般消費,因此對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被執行人將產生重大影響。故筆者試對該《限制消費若干規定》進行解讀,方便讀者對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
一、司法解釋修正的兩大亮點
1、限制消費的范圍擴大
本次司法解釋最主要是對限制消費的范圍進行了擴大,從“限制高消費”擴展到“限制高消費及非生活或經營所需的有關消費”。
為更好地督促被執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依法懲治被執行人拒不申報財產或申報不實、拒不配合法院查找財產等消極履行、規避執行的行為,在原司法解釋規定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基礎之上,將限制范圍擴大到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有關消費,進一步壓縮了被執行人的消費空間,尤其是對被執行人的吃、穿、住、行等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對被執行人購買理財產品、基金、股票等投資行為也將收到很大的限制。通過種種對消費的限制,讓被執行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感覺很“難受”,以此促使被執行人積極履行法律文書的義務。
舉例來說,在限制出行方式方面,原司法解釋在限制交通工具方面只限于乘坐“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但近幾年高鐵和動車已成為主要或者普遍的交通工具。雖然乘坐高鐵和動車組的普通座位算不得高消費,但如果僅按原司法解釋的規定僅限制坐軟臥就難以達到“限制被執行人出行,壓縮其生活空間”的效果。因此新的司法解釋根據實際客觀情況的變化把限制范圍擴大到乘坐G字頭動車組列車和一般動車組列車一等座以上座位,被執行人的活動范圍和出行便利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這也是對于老百姓而言最直觀的最引人注意的一個變化。
2、單位主要負責人等被限制消費
原司法解釋規定:單位被限制高消費后,禁止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財產實施高消費。但執行效果并不良好,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相關責任人員照樣拿著單位的經費進行高消費。
新司法解釋擴大了限制消費的主體范圍,在“單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的基礎上,增加了“實際控制人”。
同時,由原來“限制單位三類人員利用單位財產實施高消費”,一律變為“全面限制單位四類人員實施高消費及有關消費”,即先“一刀切”地限制四類人員進行司法解釋列舉或涵蓋的有關消費,而暫不論是以單位的財產還是以個人的財產進行消費。雖然履行生效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義務的主體為單位,但單位履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實踐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具有“拍板權”的上述四類人員。在限制消費方面對上述四類人員等同于單位來處理,雖有擴大限制范圍之嫌,但卻可間接督促該四類人員想法設法積極履行生效文書所規定的義務;因為雖然該四類人員若因私消費以個人財產實施司法解釋列舉或者涵蓋的有關消費,可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但每次進行有關消費都需要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勢必造成程序上的繁瑣和復雜,且機動靈活性不強。因此該四類人員若想徹底“解套”的,必須“斬草除根”督促單位履行完畢法院的生效法律文書,從執行效果來看應該還是不錯的,但這也有待司法實踐的進一步檢驗。
二、啟動限制消費的程序
1、申請執行人申請
啟動限制被執行人消費措施的,原則上應由申請執行人提出書面申請。被執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執行時一并提出,也可以在執行通知書指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后提出申請,要求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法院在受理了限制消費的申請后,在決定是否采取限制消費措施時,將考慮被執行人是否有消極履行、規避執行或者抗拒執行的行為以及被執行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最終審查決定究竟是否采取限制消費措施,并決定限制消費期間、項目以及法律后果。
2、法院依職權啟動
除了由申請執行人向法院申請啟動限制消費之外,法院也有權根據案件執行的需要,在必要時依職權決定對拒不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措施。
對于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被執行人,執行法院應當主動直接對此采取限制消費措施。申請執行人經發現執行法院有所遺漏的,可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人民法院應立即采取限制措施。
三、被執行人被限制消費后的應對
1、異議和復議
被執行人對限制消費令不服的,認為該限制令違反法律規定的,可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5條規定,向執行法院提出書面異議。人民法院經審查后裁定駁回執行行為異議的,若被執行人對此裁定不服,可在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2、消費前提出申請
被限制消費的被執行人因生活或者經營必需而進行本司法解釋禁止的消費活動的,應當向執行法院提出書面申請,獲批準后方可進行。但限制消費令的法律效力不會因此而阻斷,從事完獲批的消費事項后,在限制消費期間被執行人再次需要從事相關消費的,需要重新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
被限制消費的單位的上述四類人員被限制消費后,因私消費以個人財產實施新司法解釋列舉或涵蓋的消費行為的,也應在消費前提前向執行法院申請。
3、提供擔保或履行義務
在限制消費期間,被執行人若想解除限制消費令,有兩種途徑:一種途徑是提供確實有效的擔保,或者經申請執行人同意,人民法院經審查后可解除限制消費令;另一種途徑是被執行人履行完畢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由人民法院解除限制消費令。
4、違反限制消費令的后果
在限制消費期間,被執行人違反限制消費令進行消費的行為屬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行為,經人民法院查證屬實的,可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予以拘留、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還可以根據《刑法》和與本司法解釋同時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相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鑒定
2021-01-1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2021-01-09職業病診斷鑒定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07商標侵權如何取證,商標侵權如何收集證據
2020-12-01車禍獲得賠償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22未簽合同受傷如何賠償
2021-01-23丈夫同性戀能否構成離婚條件
2021-03-23退休工資的老人是否能要贍養費
2020-11-30民法典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撫養權拒絕執行怎么處理
2020-11-26私人借款抵押物怎樣處理
2021-02-12我國繼承人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3-03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小產權房買斷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29上班途中遇車禍,公司賠21萬
2020-12-06被辭退需要辦離職手續嗎
2021-03-10索賠發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農村集體土地對外承包合同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0養殖場拆遷補償款如何發放
2021-03-18房屋在拆遷范圍內,就一定會拆遷嗎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