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對已經審結的案件發現確有錯誤的,依其審判監督職能,有權對案件提起再審,但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提起再審的主體必須是法定的行使審判權的機關和公職人員。依照我國《民事訴訟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在民事訴訟中有權行使審判權的機關和公職人員包括: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和審判委員會,他們共同對本院的審判行審判監督權;最高人民法院以及上級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不同,其提起的方式和適用的程序也各不相同。
第二,提起再審的客體必須是人民院確有錯誤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和調解書。所謂確有錯誤,既包括認定事實的錯誤,又包括適用法律上的錯誤;既包括適用實體法錯誤,也包括法定程序錯誤。對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如未發現錯誤,不能提起審判監督。另外,人民法院對未生效的裁判發現錯誤的,只能通過二審程序糾正錯誤,而不能適用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
第三,必須由有權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組織作出裁定書以決定再審,方能啟動再審程序。
相關法律知識:
配套權力不完善,監督權力行使困難重重。就現行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權力而言,要真正行使民事檢察監督也非易事。
第一、沒有例行查卷權,難以主動發現案源。
第二、監督手段單一,無法及時糾錯。民事檢察監督權單純地表現為抗訴權,無形中砍掉了一大片應予監督、糾正的案件,妨礙了監督權的行使。
第三、欠缺發現錯誤權,調查取證困難。《人民法院組織法》中尚未設定人民法院接受檢察監督的義務,對于法院不合作的情況,也沒有任何法律規定解決的辦法。此外,檢察機關若想自己偵察取證也缺乏依據,致使所謂監督軟弱無力。
四、監督與審判級別不統一,增加運行成本,效率較低。實踐中的做法是,人民檢察院發現同級人民法院判決、裁定有錯誤時,必須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抗訴,該人民法院再依據抗訴書決定提審還是由原審法院再審。兜如此大的圈子,一方面加重經濟成本,另一方面圖耗時間,以致有些案件再審時,當事人早已宣告破產或不知去向,監督權成了一紙空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申請調解需要費用嗎
2021-02-27房產怎樣解除預抵押
2021-02-03協議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0-11-09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商標委托代理合同要約定期限嗎
2021-03-11債權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2-26商場顧客摔傷誰負責
2020-11-18開發商延期交房違約金如何計算
2020-11-19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拘役是否要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1請長假會被辭退嗎
2021-02-27c1駕照實習期扣分規定有哪些
2021-03-10加班工資不按國家規定發該怎么做
2020-12-08正常離職后簽了保密協議有補償金嗎
2021-01-23人壽保險中的受益人是誰
2021-01-11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2-12電子保單有哪些安全設計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