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是處于平等對抗地位、有糾紛的雙方向處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訴其糾紛,并請求裁判方解決其糾紛的活動。
第一,嚴格遵循發回重審的條件。《刑事訴訟法》規定第二審程序中只有對一審程序違法和事實不清的兩類案件可發回重審。而實踐中仍有個別案件因二審法院認為一審量刑畸輕卻有上訴,就以事實不清為由發回重審,要求一審法院加重刑罰,把上級的意志強加給下級。而所謂的事實不清,最多只是不影響定罪量刑的細節不清。這種做法違反了上訴不加刑原則,雖有理論界給予批評,至今未見司法機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另有上級法院擬改判的幅度較大(如有罪欲改判無罪),為照顧對下級法院影響而發回重審,要其自己改判,形成上定下審,重審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極個別案件因上級法院內部不能達到意見統一,就以發回重審形式將矛盾下推,無端增加下級程序控辯審三方的訴累。上述做法,背離了刑事訴訟法司法獨立、保護當事人合法權利的立法精神。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有責任監督訴訟程序的正確適用。我們建議,明確賦予檢察機關對處理程序性問題的裁定(如發回重審的裁定)有抗訴權,以更有效地監督審判機關的程序公正。
第二,限制發回重的次數。法律對發回重的次數未做限制,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濫用發回重審程序的現象發生。有的是為強推改判責任,有的則是工作不細,一次發現的問題不徹底,而多次發回重審。據基層院反映,有的案件達三、四次之多。對于糾正程序違法而言,發回一次即夠;對于事實證據而言,發回次數的多少與證據補充多少無必然聯系,關鍵在于辦案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能力。如果予以適當限制,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辦案人的責任心,也有利于防止推諉扯皮,使訴訟流程人為延長,實現對被告人基本權利的保護。對照審查起訴中有關補充偵查的規定,建議對同一案件事實適用發回重審不超過兩次,從而使發回重審的程序更加完善并與整個刑事訴訟更加協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如何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7注冊商標有哪些途徑可供選擇
2020-11-15晚婚晚育優惠政策有哪些
2020-12-28非法同居有罪嗎
2021-01-07不贍養老人的子女能分撫恤金嗎
2020-11-13試用期離職扣除成本培訓費違法嗎
2020-11-14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案例]:碰到勞務欺詐,求職者該怎么辦?
2021-01-02車輛被炸可不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2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在人身保險合同中受益人填誰
2020-11-14人身保險的投保人享有什么權利的
2020-12-11使用重大疾病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交通事故中有人員傷亡,保險公司什么時候能理賠
2021-03-22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出車禍對方跑了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1-27受害者加強險的拒賠情況有哪些
2021-03-01工業用地的拆遷包括哪些補償項目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