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完二審程序后如何維權
1、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2、法院駁回再審申請或者逾期未作出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二、一審和二審的區別
1、性質不同。
由于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3、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并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并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4、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采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5、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于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并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走完二審程序后如何維權”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法律的規定,案件經過二審審理后,如果不服的,只能申請法院再審或者到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進行上訪。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入繳注冊資金延期怎么辦
2020-12-11取得實施強制許可單位可以允許他人實施嗎
2020-12-21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0-12-12公示催告所需材料
2020-11-26離婚女方要孩子需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21看守所探視要怎樣申請
2020-12-18如何確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效力
2021-01-20只有繼承公證書沒有過戶的房產能抵押嗎
2020-12-10精神病人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1-22婚姻法關于離婚協議法律如何規定
2020-11-18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孩子需要請保姆,男方承擔一半保姆費嗎
2021-01-01舊城改造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一波三折的保險理賠
2021-02-02簽訂保險合同的過程是怎樣的
2020-11-18機動車因不明原因起火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
2021-01-24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非運營車輛拉貨保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