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保全的解除和救濟
1、訴前保全措施采取后,利害關系人在15日內未起訴的;被申請人向法院提供擔保的;申請人在財產保全期間撤回申請,人民法院同意其撤回申請的;人民法院確認被申請人復議意見有理,而作出新裁定撤銷原財產保全裁定的;被申請人依法履行了人民法院判決的義務,財產保全已沒有意義。另外,在司法實踐中對被申請人的銀行存款、凍結的有效期限一般為六個月;六個月后,若當事人沒有繼續申請財產保全,原凍結措施自動解除。人民法院根據上述可以依申請人、被申請人的申請,或者依職權及時解除財產保全。在解除財產保全,人民法院應當發出解除保全的命令,解除保全是解除強制措施,因而解除令由法院派執行員執行。
2、當事人如果不服財產保全裁定,可依法采取救濟措施,當事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設置和允許復議的目的,在于糾正不當裁定,減少或者避免可能造成的損失,為了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申請復議權,我國《民事訴訟法》中唯一可以稱得上程序權利保障的條款是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當事人對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所以法院應當在裁定書上注明“如不服本裁定,可以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得停止裁定的執行”,申請復議的理由很多,諸如:①被申請人認為受理訴前保全法院無管轄權;②認為自己對被保全的權益無責任;③舉證自己資信很好,勿需采取保全措施;④舉證證明保全財物的價值遠遠大于申請人請求的權益,法院如認為合理,裁定變更原裁定保全的數量。⑤案外人對訴前保全提出異議。如裁定不當的,就做出新的裁定變更或撤銷原裁定,此時財產保全即解除。那么何為解除?解除的條件是什么呢?解除即為去掉、消除之意,財產保全解除即為在法定條件下,解除對特定財產所采取的限制措施。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造成被申請人損失的,當事人應當賠償;法院依職權采取的,造成損失的,人民法院賠償。受人民法院院長或者上級人民法院發現采取財產保全措施確有錯誤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立即糾正。
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的,歡迎在律霸網網站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板不發工資如何討薪
2021-03-23同居關系能否撤訴
2020-11-12發虛假律師函圖片違法嗎
2021-03-18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流程該怎么走
2020-11-16兒童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
2021-01-10財產被保全我們怎么知道
2021-03-12機動車雙方責任一方不修拖著怎么辦
2021-02-27取保候審是犯罪情節輕的嗎
2020-12-03治安拘留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2婚姻自主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1-01-03贍養費如何計算
2021-02-02交通事故認定書幾天出來
2021-01-18殘幣、污幣如何正確兌換
2021-02-10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財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05保姆續約要交中介費嗎
2021-02-10經濟賠償金是什么
2021-01-24崗位調動與集團公司的勞動合同會自動終止嗎
2020-12-29競業限制協議未蓋公章有效嗎
2020-12-10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二)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