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和小莉在許昌縣某村創辦了一家生物能源公司,生產經營生物燃料。2011年1月份,他們的朋友張某與二人協商,由張某出資購買兩臺秸稈機加入到該合伙公司參與生產經營,秸稈機由張某委托二人代為購買。2011年4月份,小古準備到鄭州為張某購買機器設備,張某通過銀行向小古匯款30萬元,又以現金支付的方式向二人交付5萬元,小莉向張某出具了收到原告機器款35萬元的收款收據。小古和小莉在收到錢后,在鄭州某農機公司以20萬元購買機器兩臺,并交付原告張某。
2012年5月份,張某因購買秸稈機的零配件前往鄭州某農機公司,發現小古和小莉告代為購買的兩臺機器價格為合計為20萬元,遂向小古和小莉追要多支出的15萬元,但小古和小莉不予返還。2013年,張某以小古和小莉不當得利為由起訴至許昌縣法院。
在庭審中小古和小莉的代理人提出原告張某以35萬元購買機器設備作為入伙投資加入合伙企業參與營利分紅,本案應為合伙糾紛,他們占有購買機器設備多出的15萬元不構成不當得利。
法院經審理認為,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原告張某委托二被告購買機器交付的款項為35萬元,但二被告以20萬元價格購買機器的事實并未告知被上訴人,造成張某多支付15萬元的損失,二被告占有購買機器的差價15萬元既無合伙約定,又無法律依據,構成不當得利,應依法返還給原告。
原告張某基于合伙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委托二被告代為購買機器設備,未想到二被告購買機器價格不是當初約定。
合伙是指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的協議,合伙協議是合伙成立的法律基礎。
張某加入二被告的合伙企業時約定以兩臺秸稈機作為出資,該約定可視為合伙協議。張某委托二被告代為購買機器設備,并按照二被告要求支付了購買機器的價格35萬元。后二被告實際購買兩臺機器花費了20萬元,卻未告知原告張某。而二被告認為其占有的機器差價15萬元可以作為原告張某的入伙資金,但這違背了“以兩臺秸稈機作為出資”的合伙約定,故購買機器差價15萬元不能視為入伙資金,應及時返還給原告。
法官提醒,合伙是基于各方當事人之間的信任而成立的,合伙人之間共負盈虧,共擔風險,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相比其他企業經營模式更要求合伙人之間相互信任。以后在入伙參加合伙企業經營時,應對合伙人的為人和經濟狀況加強了解,多關注企業運行方面的信息,防止此類事件再發生。(文中人名為化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合同的風險有哪些,怎么審查企業合同?
2021-02-03定金合同屬于實踐合同還是諾成合同
2021-03-06網絡侵權如何判定侵權行為地
2021-01-28在中國黑客犯法嗎
2020-12-25反擔保協議
2021-02-10同一交通事故兩個受損失的可以同案起訴嗎
2020-11-13票據行為票據能力是如何的
2021-01-08執行異議復議規定的基本原則和10個核心問題解讀
2021-01-09車損險賠償范圍
2020-12-29取消戶籍怎么辦理
2020-11-24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保障性住房在沒辦房本前可以抵押嗎
2020-11-13臨時用地到期可以處罰嗎
2021-01-12員工離職不辭而別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2021-01-11合同是怎樣變更性質的
2021-01-13根據勞動法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1-02-27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勞動爭議管轄權是什么意思
2020-12-29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